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长江日报:政府和市场不是非此即彼

2013年11月01日 09:09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10月29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就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和供应体系建设进行第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并讲话,指出住房问题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市场化的关系、住房发展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需要和可能的关系、住房保障和防止福利陷阱的关系。

  这一总体方向,不仅保障性住房适用,各大民生领域都适用。譬如医疗服务,新医改的基本方向,就是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公平与效率兼顾;公用事业中,水、电、煤等等民生产品,价格生成有市场化规律,但同时遵循政府的严格监管,以公众普遍接受为原则;教育事业中,公办与民办教育机构各自有不同的重点覆盖领域,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在社会民生领域,没有绝对的市场,政府也无法大包大揽,清楚分类不同的需求,摆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完善各自的分工,就应明确为基本方向,首当其冲的,说到社会事业,不是政府,就是市场的两极化倾向,需要摒弃和反思。

  市场化以前,政府对各领域大包大揽,是全能型政府,政府机构、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的关系一体化,社会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被政府管到,甚至管得过严、过死。这样的政府,责任大,权能大,但效率不高,有些领域政府管不好,大包大揽之下,不仅服务跟不上,政府自身也增加了过大压力。

  市场化改革以来,曾有一段时间,言必称市场化成了普遍趋势。承担经济功能的企业纷纷脱离政府,而承担社会功能的机构也纷纷走向市场,譬如医疗产业化的现象普遍,教育产业化的呼声极高,不少地方政府以市场化为名,把民生服务的责任当成了包袱,纷纷丢给了市场。市场化时代刚刚开始,房屋商品化改革启动,住房需求开始由市场承担,房价逐渐高企的今天,很多人基本住房需求得不到满足,如何提供住房保障以满足基本需求,于是成为重大的社会课题。

  今天不再是一个政府大包大揽的时代,当然,这也不是一个市场化包打天下的时代。只讲政府或者只讲市场,这样的思维太简单。改革前进的每一步,无不是探索政府、市场如何处理关系,如何展开更合理的分工。政府和市场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合作关系,哪一个多一点,哪一个少一点,甚至什么事务不需要政府介入,什么事务不能交给市场,对此应有更深刻的认识。

  住房保障建设中,政府就是投入主体,但不代表无需以市场为杠杆,不用引进市场主体参与开发、建设。提供公共服务,政府责无旁贷,但涉及专业化的领域,又可以向企业、专业机构购买服务和产品,可谓“市场运作、政府承担”。慈善公益是社会民间事业,但公益组织活动往往有向政府“求助”的时候,而类似免费午餐活动,公益行动推动而形成了国家政策,是公、私合作的绝佳范本。当然,也有必要警惕政府卸责,或者过度干预的情况。一些地方政府把执法、监管等严肃而纯粹的政府行为,“委托”给了各种社会人员、社会机构,无非是以新管理模式之名,为自己减轻压力。市场中,一些利益丰厚的领域,一些地方政府或者抢着管,或者以提升行业门槛的形式,变相得利。为了应付一定的宏观经济形式压力,政府直接为企业定指标、下任务,这也不是少见的现象。

  政府和市场不是非此即彼,理顺关系也不是简单划界限、各自撇清干系,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明确分工合作,以适应当前更加复杂变化的社会民生事业。(评论员 肖畅)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