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租房族送喜糖给邻居遭拒 邻里关系遭遇“冷尴尬”

2013年11月04日 09:47 来源:南昌晚报 参与互动(0)

  前几天,武汉市一对九旬夫妇先后辞世,数百位邻居都前往致哀,一度将灵堂挤得水泄不通。邻里间的温情,让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可是,像这样感人的场面,现在似乎越来越少见。

  随着城市的发展,钢筋水泥筑起的高楼,打破了原有的邻里结构。过去那种传统、融洽的邻里关系,也在被都市人遗忘。越来越多的人住进高楼,回到家中大门一关,与邻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很多人在小区住了很多年,却不知道楼上楼下的邻居姓甚名谁。邻里间,仿佛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现在

  每日上演“过江记”只为会友

  早上7点,67岁的南昌市民杨国强带着自己1岁半的孙女,从红谷滩某小区出发,搭乘公交过八一桥,再转一趟车来到象山南路的老房子。

  这是两年以来,老杨雷打不动的惯例。“我现在就像上班一样,每天上演‘过江记’,往返12公里,就是为了到我家老房子这边会‘麻友’”。老杨自退休后,就喜欢上了打麻将,用他的话说,“每日不和邻居们斗上300回合,我就浑身不自在”。

  2年前,老杨的儿子在红谷滩买了房子,一家人欢天喜地地搬了进去。可没过多久,老杨就发现不对劲了,“楼上楼下,我不知道他们姓什么,他们也不知道我姓什么,有时候跟他们打招呼,他们也不太搭理我。”

  大家回家后都把大门一关,见了面也不打招呼,老杨平时想找个聊天的人都难,更别提在一起打麻将了。无奈之下,他只好每天跟上班族一样挤公交,为的就是回来和自己的“麻友”们聊聊天,打打麻将。

  老杨对记者叹道:“红谷滩的新房虽然高档,但人情味似乎少了点,住在那里感觉有些孤独。象山南路的旧房虽破,但是30多年的感情还是在这里的。”

  沟通隔着一个猫眼

  说起现在的邻里关系,每天都要和居民打交道的西湖区南浦街道象山社区主任夏腊香对此感触颇深。在她看来,现在物资供应充足,买什么东西都非常方便。但正因如此,邻里之间的互动减少,大家不再像以前那样以互相帮助为乐,而是各自忙自己的,一回到家就把门关上,大家互不相干。

  生活条件好了,家里贵重物品多了,人们的防范意识也日渐增强,对陌生人都会多个心眼。夏腊香说,“我们有时候入户上门,经常碰到一些居民,他们只是隔着猫眼和我们说话,从来不打开自家的大门。”

  “我自己住的那栋楼,经常走进走出的都还认识,但也就是打个招呼,点点头,没有以前的邻居那么亲热。”夏腊香说,反倒是年纪大一些的老人,较有亲近感,也更乐于和邻居间处好关系。

  老城区如此,更不用说新城区。在红谷滩一大型商场上班的沈小姐,她住在商场附近的单身公寓内。上个月,她过生日,因为没有打火机,就找同一层楼的邻居们借。没想到敲了几户,没有一个人打开门,而回应她的,多是从门后传来冷冰冰的一句‘你找错人了’。”

  租房族送喜糖遭拒

  往来的减少,让邻里间越来越陌生,对彼此的防范心理,也越来越重。从外地来南昌工作的罗伟之前居住在红谷滩,他觉得在新城区邻里间过于陌生,他怀念小时候在老家,邻里间相亲相爱的感觉。

  罗伟以为,在老城区邻里间会更有感情,于是他今年年初搬到子固路社区。罗伟一直有意拉近和邻居的关系,不过他却不知该从哪儿做起。“想和邻居走近些,可平时彼此间除了上下楼能偶尔碰到,感觉再没有其他方式能产生交集了。”

  罗伟说,自己是在这个社区租的房子,好几次他都主动上前和邻居搭讪交流,但这里的邻居对他这个“租房族”好像特别提防,每次都是冷漠地应付着他的热情。

  前两个月,罗伟和相恋多年的女友在家乡完婚。回到南昌,他想借着送喜糖的机会和邻居聊聊天,顺便也让邻居沾沾喜气,可邻居们的反应却让他很尴尬。

  罗伟敲响了同一单元几户邻居的家门,结果竟然都吃了闭门羹,邻居们连门都没开,听到来意后就表示自己不需要喜糖,送给别人好了。

  罗伟说,他感到非常失望,觉得以后要是在家里遇到了什么难事,邻居恐怕是指望不上了,只有打电话向远处的亲戚朋友寻求帮助。“现在是近邻不如远亲啊。”罗伟无奈地告诉记者。

  回忆

  左邻右舍坐在竹床上拉家常

  聊起以前的欢乐时光,杨国强回味不已。老杨笑称自己小时候住的地方是贫民区,“大家条件差不多,都是住茅棚子,但大家的关系处得很好”。

  老杨因为性格开朗,小时候就是一个“孩子王”,他有一帮固定的玩伴,都是左邻右舍家的孩子。“他们都是我的部下。”他自豪地说,每天带着这群“娃娃兵”练操,一起玩“官兵捉强盗”。

  在老杨的眼里,那时的邻里间,就如亲人一般。每逢过年时他带着小伙伴们一起,戴着头盔,手上拿着打剩的鞭炮和灯笼走街串巷拜年。“那时我们有十多个细伢子,一窝蜂地冲进每家每户,喊着发财咯、发财咯!跪着逐个拜年”,老杨说,每趟下来,口袋都要被瓜子、花生、糖粒子撑得满满的,“大人们听着这些吉祥话都高兴,也喜欢我们去热闹热闹”。

  最让他怀念的,还是酷暑时节南昌的傍晚。每天吃完晚饭,左邻右舍就都把家里的竹床搬出来乘凉,大家摇着蒲扇,坐在竹床上聊家常、啃西瓜……

  后来,生活条件慢慢变好,老杨一家搬进了楼房。“那个时候,我住的房子叫‘老三楼’,每家房子面积都很小,一条过道上有十几户人家。而且没有厨房,每家每户都在过道上炒菜做饭。”

  说到这里,老杨慢慢闭起眼睛,“以前,谁家炖了土鸡汤,整栋楼的人都知道,那个味道叫一个香哟。”老杨边说边“吧唧”了几下嘴巴,他咽了咽口水,嘴角露出了幸福的微笑,仿佛回到了过去。

  改变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注意到,很多年轻人对“邻居”有着和过去不同的看法。在一家网络公司工作的沈先生认为,现在早已进入网络时代,全世界也成了地球村,“只要会上网,每个人都是这个村的村民,邻居的概念不能仅限于物理上的概念。”

  沈先生说,他虽然和身边的邻居不熟,但他熟悉的网友的数量远远超过身边邻居的数量。“在网上,我们就是邻居,大家会经常交流、互相帮助。毕竟,我们现在更多地生活在网络社区,网络社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代替了现实社区生活。”

  当然,沈先生也不是和身边的邻居没有任何联系,他和所居住小区邻居们联系,几乎完全是通过网络进行,“我们一般通过微博、微信和QQ群联系,交流会更有效率,也更能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

  沈先生举了个修马桶的例子,他说,以前要问维修电话,要去敲邻居的家门,人家不一定在家,在家的不一定愿意开门,即使打开了门也不一定知道电话。“我现在在QQ群里问一句,知道的人马上就会告诉我,这样多简单直接。”

  据了解,目前很多小区业主都建立了QQ群,他们只接受本小区业主,申请加入时必须如实报出自家楼号、门牌号才行。群里除了关心小区的事情外,一些业主也会约邻居一起组织活动。QQ群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业主间相互认识、相互交流、相互帮忙的平台。

  “网友也是我的邻居”

  社区努力扮演“粘合剂”角色

  为了融洽邻里关系,南昌市很多小区的社区、物管都在努力。夏腊香告诉记者,社区在融合邻里关系中扮演着“粘合剂”的重要角色,通过提供各种便利的交流条件和平台,增进邻里之间的了解与互动。

  据社区主任夏腊香介绍,象山社区就经常会组织一些文艺演出、厨艺大赛、纳凉晚会等,让居民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增进相互间的关系。

  举办社区活动还能化解许多邻里间的矛盾。夏腊香说,社区以前有两户人家住在楼上楼下,因为卫生间漏水问题,两家多次争吵,谁也不让。去年的纳凉晚会上,社区把他们双方请到一起,让他们听一听身边邻里之间的故事,再组织一些小游戏让他们两家的小孩一起参加。通过在一起做游戏,两家人的小孩成为好朋友后,大人也逐渐感受到邻里和睦的重要性。曾经互不搭理的两家人,如今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还经常邀约一起去逛街。(记者 蔡文静 见习记者 贾明 涂明明)

【编辑:柳龙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