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湖北日报:“三公”经费公开何日迈坦途

2013年11月08日 10:45 来源:湖北日报 参与互动(0)

  备受关注的武汉“三公”经费公开今日落幕。步入公开第二年,“三公”经费公开之旅依然曲折。该市市直机关和财政全额拨款的市级事业单位有110家左右,但记者梳理发现,最终公布“三公”的单位只有84家。

  市政府办公厅首次“晾晒”

  按规定,武汉市人大表决通过上年度决算报告后30个工作日内,各单位应公布“三公”经费,今年的截止日是11月8日前。

  今年公布的84家单位,数量比去年增加16家,不少新面孔首次亮相,如该市检察院、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晒”出去年花销:接待费为197.68万元,约占总支出30%。此外,市民盟等民主党派也主动公开账本。

  遗憾的是,仍有少数单位迟未露面,其中包括“四大家”中部分单位。而在上海,“四大家”均已公开“三公”账本。

  预算控制数“隐退”

  今年,财政部门首次为各部门提供账本模板,力求规范公开格式。记者查阅发现,多家单位格式基本统一、内容细致,不仅有公车数量,还清楚标明了接待批次、接待人员及出国考察各项费用等。

  值得注意的是,模板内有一项为当年“三公”经费预算控制数,但仅市广播影视局等几家单位填写,大多数单位的预算控制数一片空白。该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模板只供参照,尚无硬性规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院长陈志勇认为,设定预算控制数,有利于防止奢侈浪费和监督。“没有同步公开,说明可能有单位实际花销和预算有很大差距,或者根本没按照预算实施。”陈志勇说,由于“三公”经费都分解在不同支出事项上,不严格依照预算,极可能沦为个别领导的“唐僧肉”。

  公开之旅岂能“自导自演”

  今年公开度虽提升,但也有不少“疑点”:如有的单位公车少了500多辆,但公车开销却没有明显下降;有的单位“三公”经费文件打开却是一堆乱码……

  “改革就要考量勇气。公开之旅进入第二年,武汉完全应迈开大步。”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费军建议,晒“三公”的同时应开辟市民评论板块,部门也要主动回应质疑,便于公众知情和监督。

  例如今年,国家发改委对于花超经费作出解释,详细列举钱花在何处。江门市也规定,预决算变动大、不同年度之间费用波动大的单位应出具详细情况说明。“‘三公’经费与廉政建设息息相关,在中央号召过紧日子的前提下,各单位的公开更要透明大方,切莫变成一场‘自导自演’。”费军说。

  立法规范,何日盼君来

  在仔细查阅部门“三公”经费账本后,武汉市人大常委张晓玲呼吁,建立“三公”公开制度刻不容缓。“可以地方人大立法或政府行政规章,明确公开的范围、内容、方式、位置及公开的最后期限,不能任由单位想不公开就不公开。

  市人大“治奢”督查组建议,应尝试明确公款接待标准上限,从源头上卡住奢侈浪费。

  在张晓玲看来,公开还只是第一步,关键是要加强预算管理。任何单位的“三公”经费不能由个别领导决定怎么花钱,而应该年头做好计划、年中做好追踪、年末进行执行评价,才能把钱花在刀刃上。“如无理由超标,那么该问责就问责!”

  陈志勇则建议,对于超标单位责任人启动问责的同时,对单位也应扣减下年度预算,以示惩戒。(记者 吴汉)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