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步班投递员最发愁的事:谁接我的班

2013年11月10日 14: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太原11月10日电 题:步班投递员最发愁的事:谁接我的班

  作者 王燕君

  晨曦中,一个矮小的身影缓缓地向山沟里里走去,他低着头、驼着背,背上顶着一个偌大的邮包,双手拽着胸前的背带。在山西太原,他是至今任跋涉在一线的唯一一位步班邮递员,他叫王收秋。

  刚刚从由中央文明办主办的“学雷锋在行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现场而归的王收秋就立即投入了工作。热闹与荣誉之后继续默默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孤独。

  今年46岁的王收秋从18岁参加工作,已经在步班邮递员的岗位上干了整整28年。他靠一双脚、两个肩膀背着邮包投递邮件,28年中,王收秋的累积行程近42万公里,人们形容他的邮路是一年一个“长征路”。

  步班邮递员是一份特殊的工作,一年除了偶尔可以休息个星期天,其余的日子,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长假节日,都要跋涉在穷山沟壑之间,投递邮件。对于王收秋来说,28年风雨无阻的坚守,不需要任何理由,就是信守一份承诺。

  王收秋告诉记者,这是一名乡村邮递员的诺言,一诺千金,一生都不会改变。他说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底线。

  当日,天还没有完全亮,王收秋便起程了,为的是可以早点返程,在回来的途中去探望86岁的母亲,多陪母亲一会儿。王收秋的母亲住在他送信途中的一个村子,平日下午王收秋都会去老母亲家里歇歇脚。

  “母亲想让我多待一会儿,但还是总催着我赶紧走,怕送晚了天黑路不好走。以往每到过年,她就舍不得我走了,我出门的时候也总不敢回头,怕看到老母亲站在大门口,拿着围裙抹眼泪”,说起这些,王收秋变得有些哽咽。

  “我多年的愿望就是除夕夜可以陪老母亲包饺子,可是这一天不工作的话,攒起来的信、报纸以后就背不动了”,平时没有照顾母亲,过节也不能陪伴母亲,在王收秋的心里,自己是个不孝的儿子。

  王收秋所投递的太原市万柏林区王封乡地处该市西山地区,方圆138平方公里,山峦起伏、道路险峻,有30个自然村。虽然大部分村子已通车,但由于路况较差,山高坡陡,村子相隔较远,远不如步行投递快,靠步行投递邮件就成为他多年来从未变动过的日常工作。

  为保证每个公民都能享受通信自由以及及时的获取外界信息,中国推行了邮政普遍服务。为让偏远山区群众享受到邮政服务,像王收秋一样的山村步班邮递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山西省步班投递有151条道段,有步班邮递员150余名。

  此次王收秋邮包里中的30多封平信,3个包裹、2个挂号信,还有300多份报纸,装满大约有五六十斤重。“今天的邮件并不算太多。实际上,一个人在深山里行走,要对付的,并不单单是沉甸甸的邮包”。

  崎岖的山路上,王收秋给记者讲述着平日里的“惊险故事”,“有一次遇到大雨,我刚刚走过一个山沟,就有泥石流滚下,只要晚半分钟我就被埋了”,至今回忆起这些,王收秋说都有些后怕。实际上,28年之间王收秋在这深山之间,遇到的危险实在是难以计数。

  抵达行程中最后一个村子圪垛村时,已经是晚上六点多。当村民张宝顺得知王收秋成为全国道德模范、入选“中国好人榜”时,由衷地感叹到“老天开眼了”。张宝顺说,村子里收不到电视,唯一的信息来源就是王师傅送来的报纸,多年来王师傅的辛苦难以想象”。

  一路上话不多的王收秋在返程时对记者说,“现在最着急、最发愁的事就是如果有一天我走不动了,谁接我的班。这份工作总要干下去,有人的地方就要收到信,步班邮政路一定要走下去”。(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