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员工不敬业背后的现实困境:实为职业理想缺失

2013年11月12日 10:03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近日,盖洛普公司公布了2011-2012年全球雇员对工作投入程度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全球员工敬业的比例仅为13%,而中国还远低于世界水平,只有6%的中国员工是敬业的,68%的员工大部分时间仅限于“从业”状态,26%的员工属于“怠工”状态。

  中国人的勤勉有目共睹,一下子被扣上“不敬业”的帽子,很多国人对这项调查结果并不认同。任何一项榜单都有其局限性,由于评价体系以及榜单背后利益诉求的不同,再权威的榜单也不可能完全做到公正全面。鉴于盖洛普公司也算是全球知名的民意测验和商业调查公司,尽管这是一项不招国人待见的调查结果,但我们不妨重视一下结果背后呈现的一些现实困境,或许可以改善我们的敬业状况。

  从中国产业结构等宏观角度看,过去30多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转型虽然一直在继续,但制造业和建筑业依然在中国产业结构中占据核心地位,而第二产业中员工敬业率相对较低。再加上中国绝大多数企业以传统管理模式为主,缺乏对人的因素的重视,员工缺乏归宿感,敬业率自然难以提升。

  从员工个体等微观角度考量,我们大体都有这样的感受:如果自己从事的工作是自己喜欢的,那么它就不仅仅只是一个饭碗,它将激发每个人的最大潜能,而从业者也将从中体会到乐趣和价值所在。一份职业,如果仅仅被从业者看做是谋生的饭碗,他的创造性是难以被激发出来的。没有创造,只像流水线上的零件一样按部就班地被套在每个固定的环节里,这恐怕只能保证最基本的“从业”状态。在这样的状态里,每个人未必不辛苦,但这种“辛苦”是被动的,它很难让人产生对职业的尊重。

  所以,探究中国员工的敬业率为何如此低下,实际上我们是在探讨中国员工为何没有了职业理想。看一看每年如潮而至的“国考热”,那么多的年轻人挤破头想进政府机关,那是兴趣所致或者是被职业理想所吸引的吗?答案并非如此。“国考热”爆棚,缘于很多人贪恋体制内的稳定,至于是否可以学以致用、是否能在职场上一展宏图,这些都不再是选择职业时首要考虑的因素。

  职业理想丢了,职业尊严没了,工作敬业率低了,这是我们面临的职场体验。突破这种职场困境,不能只靠个体转变“择业观”或者“职业观”,它还需要社会全面发力。比如填平央企民企之间的福利鸿沟,缩小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之间的待遇差距,在产业结构没有完全调整之前,最起码要保证外部公平、内部公正的职业环境。

  对于中国的从业者来说,他们对生活幸福度的总体认知与职场体验是息息相关的。同样有调查称,敬业的员工生活幸福感更高。鉴于这样的认知,想方设法提高员工的敬业率,对一个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国家来说意义重大。陈 方

【编辑:燕磊】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