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消费主义未必能带走精神生活的精致

2013年11月12日 11:02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11月11日这一天是怎样成为“光棍节”的,连维基百科也说不清了,于是提供了几种版本的说法,大致来源于网络文化和校园生活。至于又是怎样和购物挂上钩的,更是充满了戏谑意味和消费主义的霸气。连幼儿园的小朋友也告诉我:“我听说光棍节了,就是购物节。”谁告诉你的?“广告上说的呀”。

  据记载,从2009年开始,淘宝及其子品牌天猫为首的商家刻意将这一天宣传为“狂欢购物节”。这里的“宣传”毋宁说是“宣布”更精准。是的,如李克强总理所言,商家们创造出了“消费时点”。

  只要没有欺诈,没有假冒伪劣,创造消费无可指摘,合乎商业社会的运行逻辑。不过,本文想要讨论的是与我们的生活方式相关的社会心理现象的一种说法:网络带来了消费的便利,却未必带来人际关系的密切。指望“脱光”的人们在这一天没找到恋爱对象,钱包倒是被“掏光”了。

  这个说法被广泛认知,于是值得从头辨析。“光棍节”的命名颇有几分与“剩女”议题竞争话语权的意思,带有几分自嘲几分调侃,连媒体也不见了谈论剩女话题时的苦大仇深,这不能不“归功”于社会的性别文化,男光棍是“钻石王老五”,女光棍是“剩女”,是“老姑娘”,被“挑”剩下的。

  其实,早有社会学家指出,相对于主动把自己剩下的“白富美”,底层男青年的择偶困难远远大于“剩女”。有趣的是,天猫发布截至昨天凌晨3时,我国各省“双11”购买力top10排行榜,其中广东排名第一,秒杀其他省份,而更早前一项调查称,“光棍”排行榜上,广东生产了全国11%的男光棍,位居全国第一。这是不是有某种关联?其实不然。说不定消费的都是家庭主妇呢。

  把男女之情与消费联结起来的,并不是淘宝的发明,国人早就过上了消费主义为王的情人节。近年来,连“七夕”也蠢蠢欲动,意欲打造一个中国式情人节。可以说,有一种叫做“约会经济学”的现象在普遍蔓延,而借助电子商务,则把“约会经济学”搬到了宅男宅女的鼠标上:手指运动取代了烛光晚餐和床上运动。

  哈佛大学社会学与人格心理学博士,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社会学教授,临床心理学家Sherry Turkle,致力于研究网络与人之间的关系,她曾不无忧虑地提出一项警告:人们保持联系,却仍然孤独,网络社区吞噬了人们的碎片时间,导致人与人的深度交流匮乏。

  不管是否赞同Sherry的推论,比较容易就现象描述达成共识的是,过度社交和社交匮乏的确是几乎同时存在的。这种现象往往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宅男宅女们的微信朋友圈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个人的交往数量可谓借助网络的便利大幅度提升,但他们能够深交的朋友却寥寥无几,更别说合适的恋爱对象了。联系变得唾手可得,近在咫尺;打开心门却遥遥无期,远在天边。

  也有一些哲学家并不完全赞同Sherry的忧心忡忡。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翟振明早在美国出版英文著作,进行了虚拟实在的哲学探险。在他看来,虚拟实在使我们更加具有创造性,也使得我们能够筹划超越俗世生活的更丰富的人格,它将允许我们参与整个人类文明的终极再创造的过程。往我们的生活经验说,的确,就像淘宝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创业者,大大降低了创业门槛和消费成本,没有互联网这个虚拟市场,那是不可想象的。

  那么,人类又如何克服对技术的恐惧以及技术本身的脆弱性呢?恐怕在于我们需要掌握一套加法减法的适度原则。你打算加多少好友,自主权在自己手里,甚至于你加了好友之后看不看朋友圈资讯,技术也一一提供了自主选择的选项。有些人总能分出轻重缓急,对自己的生活做减法,在极简主义之中保持深度思考的精神生活。

  鼠标上的消费狂欢,有人参与,也有人不为所动。这其实无高下之分,只是一个时间成本的核算。有的人愿意花费大量时间逛淘宝,节约一千块钱;有的人愿意花一千块钱买回十个小时的安静阅读和思考,甚至是发呆。

  生命难以度量,在那些看似不由自主的技术诱惑面前,人的自由意志从未被击溃。被忧虑的,总是那些浮出水面且充满困惑犹疑的声音。时光的河流中,消费主义未必能带走宁静的优雅与精神生活的精致。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当人们喟叹“光棍节”非但没有“脱光”,还被异化成“掏光”时,有的人正在爱情的涓涓流水中轻声细语,只不过他们也许没有机会登上舞台做一番高调的表白。(彭晓芸)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编辑:白琥】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