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京部分社区托老站成摆设 或无人值守或无人知晓

2013年11月12日 11:21 来源: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新闻提示 社区托老站是居家养老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撑,相比养老机构,可以让老人生活在熟悉的环境里;相比家庭养老,又可让老人享受更多专业的服务。目前,我市有1242个托老机构,覆盖了城市社区及大部分农村社区。

  然而,记者连日走访秦淮、鼓楼、玄武等区的10多个社区发现,虽然这些社区基本都有日间看护室,但要么无人值守,要么无人知晓,正常运转的很少,一些社区托老站成为摆设。

  多半社区托老站里无老人

  前天,记者来到秦淮区武学园社区托老站。“平时来的老人就少,也没老人居住,我们就没派专人进行管理。”该社区一名工作人员表示。

  像武学园社区托老站日间照料功能不能正常发挥的,在其他社区比比皆是。在台城花园社区,原先的日间照料房间,也没有老人居住;莫愁新寓社区只有几十个平方米的屋子里,除了一张小方桌,别无他物,托老站几乎被闲置。

  “社区还有托老服务,提供日间照料?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家住武学园社区的徐奶奶说,只听说社区有供老年人吃饭的“银发餐桌”。在莫愁新寓社区,一些老人更是坦言,托老站也就是个摆设,没有专业的服务,没有专门的管理,还不如待在家里。

  “我市目前的托老站基本覆盖了城市社区及部分农村社区。”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任石德华说,不过,由于各种原因,一些社区托老站或形同虚设,或被挪作他用。

  多因素致托老站难提供照料服务

  据了解,按照民政部要求,各个街道、社区都要建立托老站,且要设置一张或多张床位,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借此解决社区老人的照料难题。我市则要求每个社区的托老站有10张床位,供日间照料。

  但石德华说,受到场地等诸多限制,部分托老站很难提供日间照料服务。梅花山庄社区主任王莉说,现在社区里的老人想找个活动场地都难,更别提专设日间照料室了,而且一个日间照料室应该多大面积、能照料多少老人,也没有具体标准。

  专业护理人员和社工短缺更是难以一时解决的问题。瑞金新村社区主任徐红说,托老站主要针对高年龄段、有特殊疾病、家庭无力照顾的老人,照顾他们需要专业的护理知识,目前社区根本没有能力配备这样的人。另外,一些社区工作人员还表示,社区事务太多,分身乏术,无暇照顾老人。在看护老人的过程中如遇突发情况,产生纠纷如何解决,社区也无力承担这个风险。

  托老服务急需引入专业化社会组织

  “目前,全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人超过116万,其中超过百万老人选择居家养老,这些老人对日间照料服务的需求很大。如果社区托老机构运作的好,是有很大市场的。”市老龄办一位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一些社区托老站,由于引入了专业的服务机构,进行科学化运作,很受社区老人欢迎。“周一为老人量血压、测血糖;周二有专门的技师为老人修脚;周三则是心灵茶吧,老人间互相交流;周四有专业机构对老人进行康复服务;周五是自由活动时间。”在鼓楼区南秀村社区托老站,这些活动大部分免费,吸引了不少老人,托老站每天都很热闹。

  该托老站负责人陆云介绍,除了日托、上门服务收取一定费用外,服务站还与专业的社会机构合作,为社区老人和日托老人提供洗澡和修脚服务,这些服务很受老人欢迎。目前运行的情况看,已经实现了收支平衡,已开始连锁经营。

  市民政局社会福利事务处处长周新华介绍,社区托老站就像托儿所一样,有很大的市场,如果用专业贴心的服务提升社区老人的生活质量,也能实现公益项目的良性运营。目前,有些社区虽然引进了社工,开展志愿者为老服务,但志愿者大都是学生、党员或者在职职工,提供服务的时间和内容非常有限。托老站除了要有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更要引入专业化的社会组织,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记者 马道军)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