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合肥废弃快件详情单将统一销毁 保障信息安全

2013年11月12日 15:59 来源:合肥晚报 参与互动(0)

  “双十一”到,网上“厮杀”一片。当你兴致勃勃挑选商品时,会不会担心填在快递单上的姓名、电话、地址及快递单号等信息会被泄露?针对用户寄递信息安全问题,合肥也有了新举措。

  关键词

  信息泄露

  现状 多个环节信息泄露难堵

  “今年双十一战线将会拉长,预计是从11月5日到11月25日,共计20天。”对于今年的“双十一”形势,市邮政管理局市场监管处副处长王映辉介绍道。

  有统计显示,去年“双十一”,安徽消费者一天花掉5.27亿元,成千上万的商品被快递公司送到消费者手中。今年,仍旧呈现增长态势。“此前,我们要求快递企业按照日常快件量的5倍来安排人员、车辆,以防止‘爆仓’的情况出现。”

  不过,不少消费者担心,填在快递单上的姓名、电话、地址及快递单号等信息会被泄露。这段时间,网上的一大热点,便是圆通面单信息遭贩卖。

  “目前,快递企业所能掌握的信息大致分为电子信息和纸质信息两类,其中,电子信息是泄露的重灾区,而此次圆通大范围泄露的正是这一部分。”王映辉告诉记者。

  措施 集中销毁 签订保密协议

  快递运单在处理过程中需要经过电商、收件员、分拣录入等多个环节,很难防范是哪个环节将信息泄露了出去。

  “涉及到快递企业的领域,我们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王映辉告诉记者,已经与各个快递企业签订了《快递用户寄递信息安全保障工作责任书》。

  对于纸质信息,市邮政管理局要求全市快递企业定期将需要销毁的快件详情单,通过一家定点企业进行统一销毁。各快递公司不再自行销毁,而是将送销详情单妥善封装,安全运送,并派专人现场监销。

  而在电子信息方面,企业则在涉密数据计算机上安装防毒软件及防火墙,填报《快递企业信息操作员登记表》,以规范信息操作过程。

  前不久,市邮政管理局还联合市经信委、公安局、国家安全局、商务局、工商局等五部门开展了全市寄递服务信息安全专项整治活动。

  “企业发现员工有贩卖快递单号、泄露用户信息等行为,可以立即报告市邮政管理局。对于涉及团伙性、跨地域性或数量巨大等重大嫌疑或重要线索的,企业要及时报告公安机关,协助相关部门严厉打击出售、非法提供和获取寄递服务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

  关键词

  最后100米

  现状 快递人员被卡在小区门外

  除了信息泄露,在合肥某家快递公司经理喻鹏看来,双十一期间,令人头疼的,还有送快件“最后100米”被卡的问题——不少小区、高校、企事业单位“门难进”。

  “很多投递到小区的快件,白天没有人在家,业务员不得不二次投递。”喻鹏说,去年双十一,很多客户觉得送得太迟,因此打电话投诉。

  针对这些情况,快递业当前采取了几种方式应对。比如,与小商店、便利店合作。“在高校周围,这种方式比较普遍。为无法送达到收件人手中的包裹提供了存放地,方便客户自取,而代收包裹的商店还能赚取一定的劳务费。”

  对于企事业单位明确规定快递不得进入的情况,快递员通常采取客户自提的方式,打电话让收件人下楼自取。而部分小区无法进入,收件人又不在家的话,只好让物业代收,物业不愿意代收,通常只能与客户电话约定另行送货的时间。

  王映辉告诉记者,类似于便利店、商店合作,以及物业代收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很难保证操作的规范性,“容易出现丢件的现象”。

  措施 试点集中收运 第一步进校园

  “合肥市正在尝试解决‘最后100米’的问题,采取集中收运的方式。”王映辉说道。目前,选定了合工大新区,作为“快递进校园”的首个试点。

  据悉,现在,合工大已选定了在其学校新区内一处200平米左右的场地作为快递服务中心,正在研究建设方案,预计2014年初即可投入使用。

  针对企事业单位和小区的问题,市邮政管理局也在联合住建、房产等部门共同商讨,在不妨碍正常管理的情况下采取一些措施,比如,让快递公司办理出入证,进行发证管理。(本报记者 黎静)

【编辑:柳龙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