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州大桥新桥两年内建成 建好后将加固旧桥

2013年11月19日 09:02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为了系统解决广州大桥拓宽后交通流量增加对广州大道其他交通节点的影响,市建委将对上图中的7个重要交通节点进行综合交通优化改善。

  昨日下午,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广州大桥拓宽工程方案和系统解决方案》,将在既有大桥东侧建一座长0.98公里、宽24米的新大桥,并对旧桥进行维修加固。同时,还将对广州大道沿线(天河立交-新滘路)长约6.5公里范围内的天河立交、中山一立交、金穗路口、花城大道-临江大道节点、客村立交、新滘立交等7个重要交通节点提出系统解决方案。据悉,广州大桥拓宽工程有望于两年内完成。

  新桥建好后

  将加固旧桥

  昨日下午,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广州大桥拓宽工程方案和系统解决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显示,广州大桥拓宽工程位于广州大道中部,南起于广州大桥旧收费站北侧,北至明月二路,处于目前广州大桥的东侧,路线总长1.73公里。

  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城乡建委主任侯永铨说,广州大桥拓宽工程的主要内容为:在既有大桥东侧建一座长0.98公里、宽24米的新大桥;二沙岛立交改造;临江大道立交改造;广州大道局部路段拓宽;排水、照明、交通工程、绿化等配套工程改造;以及对旧桥进行病害处理和维修加固。

  侯永铨说,广州大道是广州南北向最为繁忙的一条交通干线,广州大桥目前只有双向六车道,和南北两端路宽和车道数明显不匹配,是广州大道上一个交通瓶颈,按照规划,实施广州大桥拓宽工程是十分必要的。他还表示,整个建设的时间包括旧桥的维修,争取在2年内做好。但他并未明确工程何时开工。

  7个重要交通节点都有解决方案

  侯永铨说,为了系统解决广州大桥拓宽后交通流量增加对广州大道其他交通节点的影响,整体提高广州大道通行能力,建委根据公咨委和市民的重要建议,牵头市交警、交委、规划等部门多次讨论研究,对广州大道沿线(天河立交-新滘路)长约6.5公里范围内的天河立交、中山一立交、金穗路口、花城大道-临江大道节点、客村立交、新滘立交等七个重要交通节点进行综合交通优化改善,提出了系统解决方案。

  此外,侯永铨还表示,系统解决方案还包括扩宽部分瓶颈路段(如金穗路口段),增加转弯车道和掉头车道(如天河立交、中山一立交、客村立交),优化交通组织方式(如花城大道-临江大道);以及天河立交和中山一立交部分功能改造,增加定向匝道等。具体来说,包括在天河立交最底层右转弯,南往东、北往西、西往南同时拓宽。另外,在客村立交中间那一层增加东往西、西往东的掉头位置。而天河立交最顶层将增加一个南往西的定向匝道,利用目前内环路的转弯建一个定向匝道出到东风路。

  新桥建设期间旧桥照旧通行

  有不少市民担心,在拓宽过程中会不会导致广州大桥更加拥堵?在回答记者的问题时,侯永铨表示,这个答案是否定的,不会造成交通堵塞。这条桥拓宽主要是在现有旧桥的旁边,相隔2米左右重新建一个东边的桥,新桥建好之后就转换交通,将旧桥原来的车流转换到新桥上,然后再进行旧桥维修和加固,整个实施过程不会影响交通,请各位市民放心。

  回应社会关注焦点:

  华快免费可能加剧拥堵

  焦点一:如何降低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侯永铨表示,凡是重大的城建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肯定会给一些市民造成不便。建委将在整个扩建的过程中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通过拓宽大桥来解决堵塞,将车速提高通过,废气相对会减少。第二,新建桥和维护旧桥均将使用降噪沥青,以降低噪音。第三,将给沿线靠近大桥的米兰苑、新理想华庭等建筑第一排的住户安装隔音窗,建成后将比原来的噪音降低30%。

  焦点二:大桥拓宽后能否缓解交通拥堵?

  据介绍,经专业机构预测,广州大桥拓宽后:

  1.广州大桥拓宽后可有效解决广州大桥交通瓶颈问题;同时广州大桥拓宽也能缓解海印桥、猎德大桥过江交通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未来区域发展新增的过江交通需求。

  2.广州大桥拓宽后,广州大道(中山一立交-客村立交)约4公里路段全段行程时间将减少12%~17%,平均车速将提高14%~21%。

  3.拓宽工程实施中,还会研究一系列交通节点交通优化配套措施,例如拓宽金穗路口、在客村立交增加掉头车道、在中山一立交-天河立交增加转弯车道等,通过这些配套措施,将会整体提高广州大道通行能力。

  焦点三:公咨委的意见采纳哪些?

  该工程作为广州市第一个由新成立的广州市重大城建项目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进行咨询和论证的城建项目,自2013年6月起开始项目咨询论证工作,历经征集利益相关方代表、组织公咨委踏勘现场、意见征集等准备工作,于9月14日,在广东迎宾馆召开的公咨委论证会上,20名与会委员以12:8的比例通过了工程建设方案,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侯永铨表示,建委对这些意见逐一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对于合理的意见建议,建委已将其采纳,最终形成了上述方案。

  “比如说广州大桥目前在明月路往南去可以直接右转出来的建议,我们和交通、交警部门研究后认为这个建议很好,可以采纳。另外,对于广州大道前后两边的交通改善的建议,我们也采取了天河立交最底层右转弯全部拓宽,专门留一个车道右转拓宽等措施,并对新滘路几个交通红绿灯进行了调整。有些公咨委委员提出能不能在天河立交进行一个南往西的定向匝道调整,我们研究之后认为也是可行的。这是我们采纳的公咨委意见。”

  焦点四:华快能否免费?

  有网友建议:政府是否会考虑把广州大桥扩建的费用用于购买华南快线的经营权,免费开放华南快线为广州大道分流部分车辆?

  对此,侯永铨表示:“经过研究,我们认为华快免费是不适宜的。第一,如果收购整个华快,费用起码是十几亿元以上。第二,目前华快的车流量比较饱和,如果再免费,可能整个交通就会更加拥堵。所以说如果华快免费的话,其实对改善整个广州大桥的交通流量起不到很好的作用。”(文 记者 倪明 通讯员 穗府信)

  公咨委首次参与

  市府最高决策会

  三名委员与会 两人赞成 一人反对

  在昨天下午的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广州大桥拓宽工程方案和系统解决方案》,在这个议题上,常务会议还专门请来了三位特殊的“与会者”——市公咨委三位委员范绍佳、曹志伟、王则楚。范绍佳、曹志伟赞成拓宽大桥,王则楚表示反对。最后经讨论审议通过了拓宽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广州市公咨委自成立以后第一次参加市政府的最高决策会议,对关系全市的重大城建项目与市领导集体、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审议并讨论是否通过。

  公咨委委员充分表达意见

  充分讨论,尊重民意,一直贯穿着“广州大桥拓宽”这个重大城建方案。昨天下午,市政府常务会议开始审议该议题,开始前,会议主持人专门“隆重”介绍了公咨委的三位成员,大家报以热烈掌声。随即,三位成员对该重大工程充分发表了看法。

  “广州大桥拓宽工程是我们公咨委成立后讨论的第一个重大项目,目前公咨委提出的意见、建议总体上已采纳,客观地说这个方案系统地解决了相关问题,起到了改善的作用。”公咨委主任、中山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范绍佳第一个发言。

  “我不主张马上建新大桥,广州大桥后面还有中山一立交,即使广州大桥走通了,后面怎么办?还有广州大道两边有很多比较成熟的社区,需不需要让这么多车流过来?我觉得广州大桥现状还是可以让老百姓接受的,保留拓宽的用地就可以了,或者过一段时间,实在不行再考虑?”公咨委委员、广东省政府参事王则楚提出了反对意见。

  公咨委委员、政协委员曹志伟则提出:“拓宽广州大桥,宜早不宜迟,除了调研,还有从我自己多年开车、居住在该地区的经验看,整个方案比当年拓宽的方案还要完善得多,基本上可行,尤其是系统解决,增加二沙岛等连接广州大桥的点,可以减轻黄埔大道的压力,带来一连串的正面效应。”

  专业意见被吸收进《方案》

  三位委员发言结束后,市领导、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纷纷就拓宽工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交通部门提出,广州大桥附近七个交通节点的解决方案要不断完善,保证各个节点运行效果协调一致;交警部门认为,广州大桥拓宽对南北方向影响不大,但对东西方向影响还是比较大,有关疏解措施还要再评估……与会的几位市领导提出,各个需要拓宽的瓶颈路段应该考虑同步施工、同步建设,科学合理地设定工期,减少对城市的干扰,保证拓宽效果。其中不少专业性意见,事后也被一一吸收进《方案》。

  会上,有人还讲了一个令人寻味的“小段子”:20年前,广州大桥刚建好的时候,有的人批评这座桥“修得太宽了,可以晒咸鱼”。如今,20年过去了,拓宽广州大桥提上了议事日程。

  《方案》通过后, 曹志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他坦言,公咨委委员参与审议讨论重大城建项目,广州市这种大胆创新、民主决策的城市治理新模式,值得称赞。“公咨委成立时市领导明确表态,广州大桥拓宽工程将充分尊重民意,如果反对声众,可以不建,这体现了广州市委、市政府的诚意。”曹志伟告诉记者。 (记者 徐海星)

【编辑:白琥】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