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单独二胎”莫要成为一种纠结的幸福

2013年11月19日 16:08 来源:沈阳日报 参与互动(0)

  上个周末,《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积极回应民众的关切期待。其中,“单独二胎”政策引发热议。尽管此前有关部门含糊其辞,但16日,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描述了启动实施“单独二胎”政策细则,并表示,全国不设统一的时间表,将由各省(区、市)根据实际情况执行。

  有人戏言,“叔伯姨舅”将来会被故纸堆收走,“新新一代”已经适应了没有兄弟姐妹的生活圈子。也是哈,独生子女政策实施这么多年,除了某些个别长了能耐的人,敢于“装”葫芦娃的爹,大部分人都老老实实“只生一个娃”。响应基本国策当然要得,更要得的原因是:生不起、养不起。数据显示,“单独二胎”政策将会影响到我国1500万-2000万家庭。那么,如果你的家庭确属于符合“单独二胎”的行列,你是否会选择再生一胎吗?想必很多人都会“十动然拒”(网络新词,“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的缩略形式)。

  应该说,“单独二胎”顺应了民意,使许多达到条件并有生育意愿的家庭为之欣喜。但是,我们的社会服务能不能跟上趟儿呢?左右了“再来一次”的愿景。“单独二胎”恐怕会成为一种纠结的幸福——我希望自己的娃有兄弟姐妹,但现实告诉我们成本太高。也就是说,我们有了生二胎的权利,却少了养二胎的底气。在一个孩子都能让整个家庭的两代人都成为“孩奴”的当下,生二胎则会成为更多家庭的不可承受之生命之重。所以说,“单独二胎”还需要其他政策跟进。

  我们可以简单梳理一下,生二胎的压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压力。数据显示,结婚和生子是最能拉动国内消费的家庭行为,尤其是生子对家庭负担的贡献,更大更长期。奶粉、看病、入托、择校、买房以及其他,都会成为一些家庭是否生二胎的考虑因素。二是,精力有限。当前,年轻人的工作压力大,在家里的时间非常少,周末陪孩子游玩、上辅导的时间本来都不多。三是,谁来照料?老人照料是许多家庭的选择,但是,同在一个屋檐下的生活问题,也会日益凸显出来。独生子女费聊胜于无,可再有新生儿则基本无优惠,事事都要自己埋单。我们的社会福利、养老机制、教育渠道等“倒逼”每一个“为人父母”。

  虽然医保已经涵盖了新生儿,但总体社会保障依然缺位明显——休产假可以,再上班还会有原来的职位、工资吗?奶不够,可谁能信得着奶粉?可以不找培训机构,但老师课堂就是不教你咋整?……不讲价的市场,除了医疗机构,就剩下孕婴童喽。我们希望,放开“单独二胎”的同时,对于新生儿的福利制度,要尽快建立完善。即便不像北欧那样发放高昂的育儿补贴,比如送给凯特王妃的“纸箱”,那么,适当降低一下生育成本、育儿成本,总也应该提上既定的日程吧。

  除了做好优生保健准备外,更要做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应对准备。而且,计生利益导向可以探索以奖励合法生育为主,以处罚违法生育为辅,为逐步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处罚创造条件,使引导生育不靠“罚”只靠“奖”,计划生育不靠硬性管理而靠优质服务。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单独二胎”是一种权利,其不在于我们是否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它,而在于这是一种相对自由的选择。我们之所以纠结,因为我们没得选择。故此,“单独二胎”外,我们需要更丰富的“选项”。(孙连宇)

 

【编辑:柳龙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