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公平竞争意味整体效率提高

2013年11月20日 10:39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目前,中国经济中,投资过多、消费太少,政府干预太多、要素价格不合理,管制过多、创新不足的问题比较严重。正是因为如此,民营经济的作用很重要,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

  稳健的增长应该仍然是政府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这不是新的理念,往届中国政府同样是规避经济过热的,但政府的经济政策有时候很难避免市场冲击。比如2004-2007年,全球经济过热,中国经济也增长迅猛,国内投资增速非常快。政府并不希望经济增速过快,努力为过热的市场降温。距今最近的一次过热发生在2009-2010年,我们可以看到在当时的经济刺激计划中有一些失算,刺激政策维持了经济增长,但是现在看来刺激计划有些过度,短时间投入大量资金造成了经济过热。这并非政府希望看到的,所以政府开始调整政策,希望经济软着陆。

  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第三季度保持稳定,我想目前中国政策制定者对7.5%-8%的经济增速是满意的。中国过去20年的经济潜在增长率是9%左右,但是过去十年的实际增长率达到了两位数,这导致了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中国政府还需要面对产能过剩问题,所以当前中国的经济增速是适度的。目前应该不会再出台刺激计划,即使再次发生了像2008、2009年那样的情况,中国政府对出台刺激计划的态度也会更加审慎。所以我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会是中性的,既不扩张,也不紧缩。

  目前整个政府机构的工作重心就是改革。首先是减少政府管制和干预,尤其是针对民营经济的行政干预,资源价格改革也会涉及。目前,新一届政府在减少行政审批、转变政府职能方面已经有一些动作。上海自由贸易区也是以开放促改革的重要措施,上海自贸区将在让政府发挥有限作用、企业和个人发挥更大作用方面作出示范。金融体系改革也在日程中,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放松资本管制、资本账户开放正在推进,允许民间资本创办银行,也是改革的方向。财税改革,包括技术性的调整,以及调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中国的地方政府是不允许发债的,所以地方政府有很多所谓的投融资平台,这是造成金融体系不稳定的重要因素。然而地方政府需要为大量项目融资,这就需要行政体制改革和财税改革。然后是土地制度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这将为城镇化提供便利。总之,改革的内容很多,改革将是全面的,当然也会有一些妥协。

  关于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众所周知,由于劳动力短缺,中国的用工成本正在增加。但是另一方面,中国目前还有30%-35%的劳动人口在从事农业,还有大量没有真正融入城镇的农民工,现行政策导致这部分人很难留在城市,这也是造成城市中劳动力短缺的原因之一。中国目前的城市化率只有52%,预计未来十年,新型城镇化将是中国发展的重要动力。

  关于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融入全球化。中国领导人很清楚,中国过去30多年的发展得益于开放,中国的许多变革都得益于开放。不仅是资本流入中国,知识和智慧的流动也是促进中国进步的重要原因。

  总之,中国经济已经到了需要攻坚克难的阶段,腐败、环境污染、社会矛盾等交织在一起,另外还有大量的低收入人群。这些既是难题,也是推动政府改革的动力。面对这些难题,政府也必须有所作为。中国政府会花大力气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目标是一种正常适度的增长。政府会致力于减少对经济活动的管制,并努力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尤其是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鼓励更多的竞争,包括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之间的竞争。事实上新一届政府上台后,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少政府管制和行政审批。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就是在地方层面上创造一种全新的经济环境,来改进政府与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给企业更大的自由,包括给贸易和外国投资更多的便利。我们会看到市场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

  政府将会出台更多的政策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使民营经济能够投资更多的产业和行业。目前,中国经济中,投资过多、消费太少,政府干预太多、要素价格不合理,管制过多、创新不足的问题比较严重。正是因为如此,民营经济的作用很重要,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另一方面,外商在中国国内也正在遭遇到中国本土企业更多的竞争,这是外商感到经营困难加大的重要原因。当然对于中国国有企业的质疑比较多,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国企实力越来越强,成为更厉害的竞争者。因为国企有更多的机会去游说政府,给其他类型企业制造更多的障碍。所以,中国政府需要为公平竞争创造更好的环境。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意味着中国经济整体效率的提高。(作者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研究员 樊 纲)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