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营造创新氛围比“重奖”更重要

2013年11月20日 10:45 来源: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武汉将出台政策扶持工程设计产业,工程设计企业出一个中国工程院院士,将获得1000万元发展基金奖励。据称,这是全国首个针对该产业出台扶持政策的城市。(11月19日《钱江晚报》)

  面对武汉“重奖院士”的决策,网上质疑之声颇多。不少人认为,对院士的奖励标准、奖励条件,理应由地方人大审议决定,不能由某个领导拍脑袋决定,因为钱是纳税人的钱;也有人担忧,在院士贿选新闻频出的境况下,如何确保院士的“含金量”,避免企业采取不正当手段竞争。

  从这些担忧中,我们看到了民意的期待、公众的希冀。那就是营造创新氛围,其实比“重奖院士”更重要,这里所说的创新氛围,既包括鼓励创新的举措,如重奖等;也包括维护创新的机制,如重奖须有必要的程序正义。因而,政府“重奖院士”完全可以,但一定要做到公开、透明,且要经得起各方的检验与考量,用具备程序正义的制度设计,来消解公众的疑惑,从而营造出鼓励创新的现实氛围。

  “重奖院士”诚可贵,“尊重科学”价更高。中科院院士周光召曾经调侃称,“也许只是投票时的一票之差,院士与非院士的境遇从此就有了天壤之别。”这样的尴尬,是现实不能承受之重,也是社会应尽力去避免的事情。我们希望,武汉“千万重奖院士”能成为尊重科学的契机——社会应公平客观地对待每一名为科学而努力的工作者,无论他们有没有取得院士头衔,只要他们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付出汗水,就值得我们尊敬。(龙敏飞)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