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燕赵晚报:用钱“砸”出院士是一种土豪思维

2013年11月20日 15:13 来源:燕赵晚报 参与互动(0)

  武汉将出台政策扶持工程设计产业,工程设计企业出一个中国工程院院士,将获得1000万元发展基金奖励。这是全国首个针对该产业出台扶持政策的城市。该政策引发了不小的争议。(11月19日《新华每日电讯》)

  辽宁省去年也曾出台规定:如果某单位引进或培养出一名院士,政府将对该单位奖励1亿元,力度可比武汉更大。市场竞争说到底是科技人才的竞争,政府加大投入,引导企业加强人才培养,本无可厚非,但将奖励的目光单纯放在院士身上,未必是一种理性态度。

  一位网友质疑得好:用钱“砸”出院士是一种“土豪思维”,院士真的能用钱“砸”出来吗?培养院士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普遍存在于社会的浮躁情绪,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最大敌人。当前,很多企业的基础人才储备充足,顶尖人才十分缺乏,企业要从他们储备的基础人才开始培养院士,恐怕是一件难以完成的任务。何况能评上“国宝级”院士的人,本就十分有限呢?

  “出一个院士奖千万”的政策,极有可能诱使一些企业想尽千方百计地“走捷径”。据报道,个别人参选院士,组织强大的“公关团队”,甚至由单位出面,当选院士的“含金量”受到质疑。前不久,据原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张曙光在法庭上供述,当年收受企业2300万元,是因参评院士“需要花钱”,意外地牵出院士“贿选疑云”。在此情形下,武汉“出一个院士奖千万”的政策,会不会诱发企业靠不正当手段“速成”培养院士呢?

  政府动用的是纳税人的公共资金,除了必须注重程序正当之外,还应该多做一些“雪中送炭”的基础性服务工作。比如,对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加大创新扶助,从单纯刺激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走向激励社会创新氛围的形成,比如用这些钱来发展民生……这虽不能直接或间接成为所谓的政绩,但却是功在长远的好事。

  “出一个院士奖千万”的政策,是过度迷信院士的产物。早有有良知的院士指出,“别迷信院士,院士懂的无穷小”。十多年前,原两院院士王选就曾说:“院士者,是他一生做了重要贡献,给他一种安慰、一种肯定而已。多数院士创造高峰已过。”如今,政府怎么还要唯院士的名号是瞻,将院士当成地方上装点门面的“花瓶”,或谋求利益的工具?(何勇海 四川成都)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