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院士退不了休凸显科研囧态

2013年11月22日 15:02 来源:长春日报 参与互动(0)

  年满80岁的沈国舫院士是环保部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的中方顾问。今年,他向工作了一辈子的北京林业大学表达了退休的意愿,结果,该校党委书记和校长都不放。“他们说你怎么能退休呢?你是我们学校的旗帜,还要靠你说话呢。他们不肯放,即使我到80岁了”。同时,环保部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也硬拉着不放,理由是这个岗位既要中文行,又要外文行,还要知识面广,“找不到合适的人来顶替”。(据《中国青年报》)

  其实各个地方和单位,对于院士的引进、增选和让其发光发热不能随便退休的热情,无一例外都很高。过度的热情、奖励和离不开,暴露出我国科研体制的大问题。

  我们的两院院士行政性、权威性的色彩太浓。两院既是科研学术机构,又是半权力机构,院士的名头自然值钱。不仅大而全,且科研、咨询、学术评价样样都做,院士实际上集行政权力、学术、科研于一身。因此,多一名院士,意味着可以争取到的资源和话语权更多。

  对科学技术上取得卓越成就的人给予尊重是正常的,这是一个社会健康、正常的激励机制。我们的问题在于,地方政府和一些单位对于院士能否在科学技术上有什么贡献并不关心,只关心是否有院士、是否可以增选和引进院士。

  这一错误的“科学GDP”导向,不能鼓励那些扎扎实实研究科学技术的人,反而使得有的“科学家”不惜投机取巧、腐败行贿,以获得科学上的荣誉和地位。同时,这对于院士个人的健康和生活也不是好事。就像沈国舫院士,80岁了,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退休。

  目前,除了俄罗斯等少数国家之外,多数国家只设松散的科学学会,而不是大而全的科学院,而且很多国家的科学学会会员(院士)往往需要自己交会费,并形成良好健康的学术共同体。这样的会员更多的是拥有一种荣誉称号,科学学会也不直接承担科研项目,以确保学会的组织管理以及科研活动的自由度、独立性。我们的科学体制,也应该朝着类似方向迈进。(张 燕)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