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通讯:牧民城镇化:不是简单地从蒙古包到大楼房

2013年11月24日 18: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呼和浩特11月24日电 题:牧民城镇化:不是简单地从蒙古包到大楼房

  作者 常安 乌瑶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额尔敦塔拉嘎查的牧民宝日玛十几年来一直靠养马为生,自2010年和其他牧户共同合作养马以来,今年的收入比以前超出一倍还多。

  “今年我们家的马奶批发和零售加起来能达到11万元(人民币)左右。以前的收入只有5万元左右。”宝日玛说,“合作养马之后,分工就明确了,省了很多麻烦。”

  宝日玛所说的麻烦在于,以往单户家庭的分散经营,使得养殖规模小、劳动力不足,同时由于销售信息的匮乏,导致马奶销路很封闭。

  为改变这一困境,2010年10月,宝日玛发起阿吉乃马业专业合作社。这个合作社对养殖、销售进行统一管理,形成小有规模的马产业——生产、加工、保鲜、配送、销售的专业化体系。这改变了以往一家牧户单独作业于不同环节的历史。合作养殖的成效在近两年相当显著。

  宝日玛说,合作社原来只有几十匹马,现在有200多匹,许多牧户将自己的马交给合作社后也“解放”了,有的进城打工,有的还搞起旅游,这又给他们增加了收入。

  在辽阔的内蒙古草原上,与牧民宝日玛有相同增收经历的还有很多,仅锡林浩特市涉及牛羊肉、马业等产业的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就有120家。

  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教授包玉山说,在牧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使牧民富裕起来的必由之路。集体经济的本质就是合作经济,这种合作形式可以是劳动的联合,也可以是技术的联合,也可以是草场土地的联合。

  除了“户户”合作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以外,学界专家认为另一种“混合型”合作经济形式正在发展壮大。内蒙古党委政研室调研员特木勒认为,目前发展势头更为强劲的是“混合型”合作经济形式,这种形式表现为龙头企业在牧区建基地,同时合作组织及牧民个体也参与进来,这样的形式既有集体经济形式,也有公司经营的形式,这种形式未来将成为牧区经济主体。

  包玉山认为这种趋势的结果会使牧民自然走向“城镇化”,原来简单地让牧民从蒙古包住进楼房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城镇化需要遵守经济发展的规律,那就是首先要发展壮大牧区经济,走集体经济的合作之路。

  然而,在内蒙古的牧区发展集体经济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许多学界专家认为,目前流转资金少、专业人才的匮乏是许多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转变牧民思想,使他们接受集体经济的形式仍然是最大的问题。

  同时,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原牧区经济研究所所长暴庆伍也提醒,一些地区盲目追求合作经济的发展,导致存在过度工业化开发的现象,如何在搞合作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也是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

  不仅如此,对于集体经济发展之后可能面临的困境,有关专家也表示了隐忧。特木勒认为,如何保障牧户在集体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是首要问题。参与了合作社的牧户往往需要遵照合作社的章程行事,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牧户的主体地位。同时,草场的管理是当下发展集体经济面临的最大困局,目前牧区的状况是草场使用权已经分配到牧户,许多牧户的不稳定性往往阻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在新形势下对集体经济的管理权进行制约,需要做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虽然发展集体经济困难重重,但许多学者对牧区发展集体经济仍充满了信心,“中国的牧区今后要富裕,一定要走组织起来的路子。”特木勒说。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这表明中国政府在政策层面对各地集体经济的发展也将给予支持。(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