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90后女生搜集10多首南京婚俗民谣 网友:真亲切

2013年11月25日 09:06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90后女生搜集10多首南京婚俗民谣网友:真亲切
喜娘(右二)引导新郎新娘拜老人。余萍 摄
喜娘是婚俗民谣的继承者。余萍 摄

  你记得清从小到大参加过多少场婚礼吗?似乎每一场婚礼上,都有那么几首熟悉但说不出名字的民谣和吉祥话反复出现。南京艺术学院的大三学生管燕似乎对这些婚俗民谣特别感兴趣。通过近3个月的搜集整理,管燕陆续在网上发布了十几首南京本地婚俗民谣,引起了网友们的一片赞声。

  民谣收集人

  女孩为搜民谣找资料寻访老南京

  今年21岁的管燕是南京艺术学院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昨天,记者电话采访了这位南京婚俗民谣收藏达人,说起为什么会对民谣感兴趣,管燕告诉记者:“一次学校组织参观甘熙故居民俗博物馆时,看到哭婚场景,觉得婚俗民谣很有意思。我学的也是文化遗产保护,所以就想收集这方面的资料。”

  与网友一起分享收集的民谣

  有了收集婚俗民谣的目标,土生土长的南京姑娘管燕参加婚礼的时候不再只是看客,而是积极参与到婚礼的各个仪式和流程中去。从结婚前一天的各种准备仪式起,管燕就仔细观察着长辈们口中冒出的各种吉祥话,婚礼当天,每个步骤要按规定做什么事情,说什么话,甚至要播放什么歌曲,她都记录在案。不光自己收集,管燕还请同班同学一起加入收集婚俗民谣的行列,他们不光从网上、书店、博物馆查找资料,还亲自走访一些老南京人,挖掘到了不少如今已经很少听到的有趣婚俗民谣。

  现场探访之余,管燕和同学们还在“南京城市记忆”市民论坛上开辟了专门的网页,在这里,她们一面和网友分享、讨论已经整理好的民谣,一面向网友征集起了身边的婚俗民谣和婚礼上的有趣风俗。这种互动收到许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不过,光把这些婚俗民谣整理出来并不是管燕和同学们的最终目的,她们计划邀请一些民俗婚俗专家或者市民,把这些婚俗民谣编排成节目,最终在舞台上呈现出来。

  喜娘是婚礼民谣的继承者

  管燕向扬子晚报记者讲述了她参加的一次婚礼经历。今年9月底,管燕和同学应邀参加了一场在甘熙故居举办的传统中式婚礼。婚礼上,新郎穿着喜服,首先开始了祭拜祖先仪式,新郎在喜娘(指导婚礼仪式的,以前和媒婆有严格区别,现在一些喜娘是媒婆兼任)的教导下,说着:“今天是喜庆的日子,希望祖先保佑婚姻美满幸福”之类的祈愿,便开始接亲。到了新娘门口,“堵门”一关就要考验新郎的口才了。这时候,新郎和伴郎团必需嘴上抹了蜜,开始了一连串爱的告白“你是我的心,你是我的肝……”“我爱你……”直到新娘父母开门为止。虽然开了门,新娘还不能直接离开娘家,“哭嫁”是必不可少的仪式。新娘一边哭一边唱:“把女儿养成人,父母恩情深;我今儿离家去,一定孝双亲。”管燕告诉记者:“如今,哭嫁在城区已经不多见,而在高淳六合等地方,这样的仪式依然流行着。”

  新娘进门后仪式就更多了。传统婚礼上,新娘一进门不能随便说话,大部分的“喜话”都由喜娘代劳。新娘一下轿,喜娘就要唱:“娘家陪嫁好大方,八个禄罐满满装……”等到新人如新人喝交杯酒时,喜娘就要说上一段祝词:“先饮交杯酒,添福又添寿。你喂我来我喂你,永结同心不分离。”而新郎入洞房之前,喜娘还要唱上一段《送子歌》:“张灯结彩贴双喜,华堂锦屋证佳偶,早生贵子喜事多,子孙满堂乐呵呵。”对于这些仪式,管燕说:“在解放前的老南京,每个小区片都有固定的喜娘,除了指导结婚礼仪,喜娘也是婚礼民谣的重要传承者。”

  这次婚礼让管燕深刻的体会到婚礼民谣在过去的重要性。从新娘开始换衣服、梳头到走出家门,上下花轿,到入洞房,“喜话”成了每一个环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希望民谣能一直流传下去

  爱上收集民谣的管燕告诉记者:“婚俗民谣的价值不只是烘托喜庆气氛,还记录了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风貌和礼节,很有研究价值。”接下来,管燕和班里的同学们还将扩大民谣的收集范围,街巷的吆喝声、民间的戏曲小调,她们都很有兴趣,并且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一些好的婚俗民谣和幸福祝语,一直流传下去。

  网友观点

  看到这些民谣觉得非常亲切

  那么,如今这些“喜话”还在使用吗?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南京的80后。27岁的闫小姐准备年底结婚,对于这些结婚喜话,闫小姐表示:“我见过结婚前一天,长辈给新人铺床时要唱一些吉祥话。新娘进婆家前,喜娘也要说点吉利话。我结婚的时候也准备请喜娘,特别有纪念意见。”

  李小姐告诉记者,自己上半年参加了表姐的婚礼:“请了专业的婚庆公司,讲究蛮多的,喝交杯酒的时候好像主持人要念一段祝福语。但具体内容不清楚。”大多年轻人对婚礼上的“喜话”虽然不熟悉,但认为:“是很有必要说的内容,相信长辈和婚庆公司的人会指导。”

  扬子晚报记者注意到,管燕在网上发布民谣后,引发不少好评。

  网友“梦痴仙人”看到这些民谣,不禁感叹:“如今的婚礼已经很少听到这些民谣,今天看到,仿佛回到了小时候。”

  网友“舒克”写到:“这些民谣具有南京地域特色,值得收藏。”

  网友“高山流水”对这些婚俗也很感兴趣,认为“有了这些民谣,婚礼才有喜庆的味道,值得传承下去。”

  在微博上,婚俗民谣也受到了年轻网友们的热捧。很多人表示:“虽然现在婚礼简化了,但还是能看见一些民谣的片段,很亲切。”

  32岁喜娘

  民谣渐渐变成流行歌曲、俏皮话

  今年32岁的段浣洁就职于南京一家婚庆公司,她在婚礼上担当喜娘的角色已经13年了,主攻传统婚礼仪式。

  谈起南京地区婚礼祝歌的变化,段浣洁认为,过去的传统婚礼上,在媒婆或喜娘的指点下,新娘要说许多吉祥话。如今随着祭祖、迎亲环节的简化,传统的婚礼民谣也被流行歌曲取代,每个环节都有一些必唱曲目。《就是爱你》《月亮代表我的心》《世上只有妈妈好》等歌曲用在新郎迎亲的时候比较多。而《甜蜜蜜》《一生共相伴》《你最珍贵》等歌曲多是婚礼现场新郎表白时使用。此外,还有《最浪漫的事》《选择》等歌曲。在近十年来使用的都非常多。今年5月份,段浣洁作为喜娘,在秦淮区大光路一对新人的婚礼。婚礼仪式虽然不复杂,但是新郎和新娘在婚礼现场对唱一首《最重要的决定》,让出席婚礼的许多人都非常感动。

  除了歌曲,喜娘和亲友们的俏皮话最能带动婚礼的气氛。同样是今年5月份,段浣洁在南京江宁东山参加的一场婚礼格外有趣。新娘乘坐花轿来到男方家里后,喜娘带着新郎开始了“三踢轿门”的仪式。只见喜娘对着花轿,用搞笑的唱腔询问坐在花轿里的新娘:一问: “张家姑娘,你愿意嫁到王家吗?”接着喜娘掀开轿帘,又问:“张家姑娘愿意和婆婆和平相处吗?”,最后喜娘让新郎伸出手,问:“张家姑娘愿意给王家延续香火吗?”在众人的哄笑下,新郎牵过新娘的手,把新人迎回家中。

  段浣洁告诉记者,虽然现在的婚礼比以前简化了许多,但是人们在婚礼上的每一句话都要做到“好听、欢喜”,如果说了不好听的被主人听到,很有可能从此断了来往。尤其是南京、台州、常州等的人家,非常在意婚礼的热闹,喜庆氛围,所以“吉祥话”显得格外重要。

  -链接

  老外办中式婚礼 穿马褂唱婚俗民谣

  在中国生活了近5年的大卫,对中国的传统礼仪非常感兴趣。2010年4月份,大卫和南京妻子举办了一场梦想中的中式婚礼,而段浣洁正是这场婚礼的喜娘。在婚礼上,大卫身穿中式礼服,而十几人组成的迎亲队伍也全部穿着马褂,有的抬轿,有的举着迎亲的牌子。来到新娘家门口时,大卫取下身上背着的弓箭,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射一箭,并按照喜娘的指点,说道:“一谢东方神仙,给我完美新娘,二谢西方神明,让我来到美丽土地……”接着,大卫在喜娘一句“迎女婿”的悠长声中,跨入了大门。接下来是拜见岳父岳母,只见大卫一声“爸!妈!”便跪在地上,开始宣读自己的爱情宣言。而岳父岳母也开始了对女婿的嘱托。接着是交杯酒,段浣洁开始说起了祝福话:“一杯永结同心,二杯早生贵子,三杯白头到老。”

  新奇的中式婚礼,让大卫的外国朋友们看得津津有味。很多人表示,也希望能举行一次中式婚礼。(实习生 卢蒙 扬子晚报记者 韩飞)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