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山西晚报:“讹人”老太事件需要理性围观

2013年11月25日 10:27 来源:山西晚报 参与互动(0)

  四川省达州市老人蒋某某,连日来一直被冠以“讹人老太”的形象,处身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当地警方对事件进行认定及处理后,老人一家表示不服,将申请行政复议。(11月24日《成都商报》)

  老人坚称是被小孩撞倒,而不是小孩好心来扶她时趁机讹人,并以赌咒“如果说了假话骗人,我全家死绝”的决绝来申请行政复议,让这起半年前发生、警方几天前刚下过结论的事件突然峰回路转,再次变得扑朔迷离。是救人还是撞人,是讹人还是蒙受冤屈,这既让当事双方身处漩涡之中难以抽离,对旁观者而言,也越来越成为一个无解之谜。

  目前支持小孩一方的,是当地公安机关根据三位证人证言作出的“老人系自己摔倒”的结论。不过这当中的存疑之处是:证人证言固然是一种重要的民事证据,法律上可以单独成为认定事实的依据,但时间间隔达半年之久,证人对事发当时的场景,能否做到准确地记忆、完全地复原?证人与当事老人平素有无瓜葛、矛盾,属不属于“有利害关系的,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的情形?

  这不是吹毛求疵,不是鸡蛋里挑骨头,而是面对争执不下、各执一辞的事件,自然而然而起的疑情。事件最终得以公平公正处理,给当事人和公众一个令人信服的交待,必然离不开对每一个疑点的澄清。这边,是孩子家人不堪媒体打扰,希望“冷”下来,“安安静静地生活”;那边,是老人蒋某某“两天来只吃了一顿饭,昨天更是一晚上没睡着”,誓要给自己讨个清白。事件走向的复杂程度,已经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然而在公共舆论场,认定是孩子做了好事却被讹、已经厕身于同情立场上的倾向却表现得十分明显,除了传统媒体的发声,网络上,责骂老太的声音更是呈现几乎一边倒的态势。如果说在当地警方给事件下结论之初,这样的评价尚有所依凭,有其合理性,那么在当事老太明确表示将提出行政复议之际,再固执地保持这样的情感偏向,便很难称得上是可取的态度。遗憾的是,这一情形却并没有什么改观,网络上仍然是咒骂声一片。

  这样的现实让人感到无奈且心酸,它让我想起了前些日子,在某地公交车上,一老者因为女孩没让座而坐到其腿上,以及等等等等与其相类似的事件。这些事件被共同解读的角度,离不开什么“倚老卖老”“为老不尊”,客观中性一点的,则搬出权利说等等。因为老人的行为的确有过错,这些对老人的指摘都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问题是,当年纪轻轻的青年男女,在座位甚至是特需专座上安之若素,而对一旁站立的颤颤巍巍的老人无动于衷的时候,任何说辞,是不是都显得太过苍白而轻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与生俱来的恻隐之心都丧失殆尽,又如何有底气对老人的行为横加指责?

  “老”之一字,本来在相当程度上,差不多就是弱的代名词。“老”的象形之意,就是伛偻的老人扶着拄杖。人到老年,鸡皮鹤发,身心皆衰,正是需要被照顾被扶助的时候。让人错愕的是,怎么在当下这个时代,老人在很多时候反而成了众矢之的,成了舆论瞄准的杀伐靶心?虽有南京彭宇案中倒打一耙的老太在前,但那毕竟是个例。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有那么一些个无德老人存在,并不能改变老人整体弱势的事实,更不能据此而给老年群体贴上悍然难惹的标签。

  眼下,发生在达州市的这一事件究竟会是何种结局还很难说。但就已发生的进程而言,对媒体来说,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也应回视而有所省思。因为能够较容易就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唤起普遍的社会谴责,大众传播实际上有着很强的社会控制功能,善用之,可以净化社会风气、维护公共道德;不善用,其产生的副作用也不可小视,不但于前者意义上无补,其破坏力反而会瓦解共识,疏离认同,令整个社会偏离文明的轨道。(王太川)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