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山东商报:莫因极端个例消解“扶老”信念

2013年11月25日 14:41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无论从“弱势范畴”的厘定,还是从“长幼有序”的尊崇,扶老恰恰是社会公德持续性和自净能力的必然要求。“前景”越不被看好,“扶老”越应该被信仰。要秉持这么一个朴素的判断:世上总是好人多,世上也总是“好老人”多。莫因对于个体不端的反思,而消解我们对于善的信念。

  6月15日发生的四川达州“老太讹人”案件在推进,舆论也在发酵。日前,因敲诈勒索,公安机关给予了蒋婆婆和其儿子行政拘留、罚款等处罚,对于警方的处理,蒋婆婆及家人表示不服。她仍坚称是被小孩撞倒的,觉得很冤枉,并数度落泪。为了自证清白,她甚至以“全家死绝”来赌咒。

  在蒋婆婆不惜拿全家人身家性命“发毒誓”的时候,所谓“讹人事件”俨然成了又一个“扯不断,理还乱”的扶老纠结。

  尽管已经有了若干目击证人“挺身而出”,尽管已经有了公安机关的处罚裁定,由于涉事双方仍然各执一词,真相再度陷入模糊地带。即便目前所有证据都已经指向蒋老太太的“讹人事实”,但在这个“眼见不一定为实”的当下,在老太太一家提出的行政复议尚未启动的时候,还是应该给她一个说话的机会,也借机让整个证据链经受更为严密的再推理。

  对于包括你我在内的围观人群,则应该从单纯的“真相诉求”中走出来,尽量扭转一根筋式的道德挞伐,不仅要看一起公共事件的“热闹”,更要深剖其催生机理的“门道”。

  在该起所谓的“老太讹人”案件中,人们以一以贯之的“扶不起”的结论偏好,又一次选择了“好人难当”、“讹诈低成本”等的前置性宣判,也从而完成了某种怀疑定式的复制。

  当然,依目前证据,蒋老太太不占“上风”。但如果将这起个别案例,放置到一系列“扶老”事件所串联起来的链条中纵向比照的话,很容易从众声喧哗中提炼出一种“共鸣”——扶起老人的道德成本正在不断增加。无疑,曾经构成主流街景的“帮助老大娘……”的价值自信,目前正经受最严重的剥蚀,而且能够看出,真相已经退居其次,取而代之的,是经由舆论发酵而氤氲于社会情绪上空的“道德忧虑”:中国老人怎么了?

  一般而言,人们内心的“风险防范”中,一直有着“宁信其有”的稳健取舍。无论真相如何含糊不清,无论“为人不端”的老人究竟在“中国老人”群体中占据多大比重,远离“摔倒老人”,留存“好人证据”,已经成了需要过过脑子的事情。如果过了脑子,仍要毅然选择助人为乐也就罢了,悲凉的是,不排除一部分人经过前思后想,内心煎熬后,却选择了退避三舍,“安全”比“做好人”更能利益最大化,于是,功利选择对于道义选择的胜利变现了。

  实际上,无论舆论场是多么气势汹汹,帮助老人仍是一种必须的作为。无论从“弱势范畴”的厘定,还是从“长幼有序”的尊崇,扶老恰恰是社会公德持续性的必然要求。“前景”越不被看好,“扶老”越应该被信仰。要秉持这么一个朴素的判断:世上总是好人多,世上也总是“好老人”多。莫因对于个体不端的反思,而消解我们对于善的信念。(评论员肖明君)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