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山东商报:“最佳医院排行榜”的思考

2013年11月25日 14:43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中国哪家医院综合实力最佳?患病求助哪家专科医院最合适?由全中国30个临床专科的1579名著名专家学者参与评审的《2012年度中国最佳医院综合排行榜》 日前出炉,为民众按图索骥求医问药提供便利。该项评选以学科水平与科研能力为评审标准。(11月24日《京华时报》)

  推出“医院排行”是专家操错了心

  相信这份榜单,让很多人都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估计八成人都看到过类似帖子:“全国最佳医院排名,最全最准,替家人收藏吧。”据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表示,期望通过医院排行评比,让老百姓知道最好的专科在哪里,最好的医院在哪里,一旦不幸罹患疑难杂症,则寻医问药有大方向,可少走弯路,更快康复。

  其实,专家们操错了心。遇到疑难杂症、重大疾病,患者们担忧的不是找不准最好的医院,而是最好的医院路途遥远,需要车马奔波,而且就算到了医院门口,也是挂号难、就医难、入院难。身在北京,这个排行榜上好医院扎堆的城市,对就医难更是感同身受。

  大城市的所谓好医院,集中了全国最优质的医疗资源,于是也承担了全国患者就诊的医疗工作,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往往是超负荷工作,这导致他们在接待患者时诊断时间有限,增加误诊概率,容易激发医患矛盾。

  虽然“医生多点执业”的口号喊得很响,但现实始终很骨感。多地医生遭遇尴尬,宁可走穴,也不愿多点执业。医生被绑在大医院,一方面是体制积弊,培养机制,利益分配机制,让大医院对拿到手的利益问题不愿放手,另一方面,医生也不愿意放弃福利、编制等大医院的保证。这些现实中的障碍,使得当前医疗资源的过度集中问题更为严重。

  积弊已久,是畏难而退,放任当前所谓最佳医院上榜的现实,还是迎难而上,对医疗资源不均衡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让患者免于奔波之苦,个中取舍不言自明。(刘晶瑶)

  更需要多一些“亲民医院”

  客观而言,这些基于学科水平与科研能力的最佳医院评选,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一个国家在医疗技术和科研上的最高水平。但期待靠这些医院去承担一国民众“病有所医”之梦,终究显得不切实际。

  医疗技术的进步与民众所享受的医疗水平当然有着重要关联。但在今天的中国,一座人人都可亲近的医院,显得更为急切。而医疗资源在个别地区和大医院的过度倾斜,所滋生的负面影响,也早已凸显。如仅以排名第一的协和医院为例,发生在其中的医疗纠纷甚至是医闹和暴力现象,并不少见;而到大医院就医的成本,那些患者通宵打地铺排队挂号的画面,足以给出令人沉重的答案。有专家早就指出,全国人民都到协和医院看病,这是一个极不正常的现象。这种说法背后当然同样指向的是医疗分配不均的现实,但这种现实对于患者就医选择的负面引导,同样不容忽视。

  身体有恙,最先想到的应是社区医院等小诊所。但在我们目前语境下,基层医疗资源的相对稀薄,其带给民众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不足,使得很大一部分一般性的医疗需求习惯性的涌向大城市和大医院。而在以药养医的体制之下,这种就医习惯使得基层医院的条件改善难上加难,比如小地方的校医院很难留住医疗人才。于是乎,一种“小的愈小,大的愈大”的恶性循环得以形成。这些都是在一份光鲜的“最佳医院”排行榜背后,所应被看到的现实。

  今天,如何打造更多亲近庸常生活的医院和一个接纳更多人的医疗体制,无疑是当下很多国人的共同“乡愁”。(朱昌俊)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