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京日报:“雷锋哥”触碰了公益的底线

2013年11月26日 10:33 来源: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河南省扶沟县白潭镇东孙村人孙德坤,是一位热心公益的“雷锋哥”,为了做好事甚至屡次被老板解雇。在妻子和儿女眼里,他是一个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两个孩子的抚养几乎都由妻子一人承担。如今,他所参加的一个公益组织又公开站出来指责他,称他以公益换取个人荣誉,甚至有盗窃公益物资的嫌疑。(11月25日中国青年报)

  承担家庭责任应是做公益的基本前提,孙德坤之所以遭受质疑,当然与他不顾家人、热心公益有关,因为自1997年以来,他拿回家的钱加起来不到5000元,两个儿女的学费生活费都靠妻子一人负担。这显然没有尽到一个丈夫、父亲与儿子的义务。在最基本的家庭伦理道德层面,这已是一个亏欠,人们当然有理由质疑他热心公益的真诚度、合理性。

  如果仅止于此,这还只是在讨论一个公民的私德问题。事实上,孙德坤行善之所以引发争议,更在于他行善的具体方式:在加入了慈善团体“恩来公益”后,他把“恩来公益”以团队募捐来的衣服,用个人的名义发了出去,而且衣服的去向不明——“不公开、不透明”,才是争议的要害。

  公开透明是公益组织的底线,也是公益组织安身立命的根基。对正在成长中的中国公益组织和公益活动来说,公开透明不仅是底线,更是发展的生死线。作为公益组织的一员,孙德坤岂能逾越这道底线?如果只是作为一个乐善好施的个人,如果他只是用自己的钱财来做善事,他当然有权利选择爱心帮助的对象,公开透明与否别人无权置喙。即便其高调或者作秀,只要其真心助人,也是值得褒奖的行为。但一旦他以慈善或者公益的名义募捐或接受捐助,其行为就进入了公益活动领域,就必须遵守公益组织和公益活动的规则。要知道,人们之所以捐赠钱物给他,目的是通过他和他所在的公益组织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如果做不到公开透明,不但影响所在公益组织的形象,也影响其个人形象,乃至影响公众进一步捐助的信心。

  据媒体报道,孙德坤曾经为了做好事丢过好几份工作,甚至露宿街头,进过救助站,这样的行为的确让人感动和敬佩。但是,精神可嘉并不意味着他的做法天然合理。回头来看,围绕孙德坤的社会质疑并非针对这种善意,而是他做好事、行善举的行为方式。这样的讨论,也有助于全社会牢固树立一个坚定的共识:让一切公益活动向社会透明、公开。对热心公益事业的人或组织来说,要想帮助更多的人,就需要尊重这样的行事规则,以公开透明来提升自身公信力,从而唤起更多人的奉献爱心,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宋广玉)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