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中国式众筹”缘何成长缓慢

2013年12月02日 09:40 来源:青岛日报 参与互动(0)

  在众筹平台上,最受追捧的就是一些新锐科技产品的研发团队,投资者看好某个项目并进行投资后,得到的往往是新产品的使用权而并非项目的股权。这自然是出于对金融监管政策的回避,却也让这种模式面临着“中国式众筹”的发展瓶颈

  近期,国内较为新锐的众筹平台“众筹网”上线的“新闻众筹”项目,给正在传统媒体和自媒体中苦苦挣扎的新闻人带来新的思路。所谓“新闻众筹”的流程是:首先,撰稿人通过网络平台提出一个报道计划;然后,受众通过捐赠一定的资金来资助他们认可的报道计划;在设定的期限内,如果撰稿人能得到预期的资金数额,那么他们就可以用这笔钱执行报道计划。从已经上线的报道计划来看,大多集中在新商业领域,也和关注众筹模式的人群相符。

  在国外,较为优秀的众筹平台包括Kickstarter和IndieGogo等,都是致力于对文化艺术等小众项目的发起者提供来自大众的资金,投资者可以在项目完成后得到一定的回馈。这也意味着任何一个有创意的人都可能在这种平台上将梦想变为现实。国外的众筹已经被正式界定为互联网金融的新模式,有意思的是,国内的众筹平台却极力撇清自己和金融的关系。

  当众筹平台进入国内后,例如点名时间、追梦网、淘梦网、众筹网等,一直难以像其他互联网金融那样迅速火爆,目前较为成功的案例也仅是某部动画电影募集到158万的投资。尽管发展缓慢,但近几年平台的规模也正在不断扩大,众筹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创业者选择的募资方式。

  因为要规避对 “非法集资”的监管,现在国内的众筹平台看上去更像是一个预售平台,例如在众筹网上已经筹集到17万资金的销售脐橙的农户,投资者按照投资数额的不同可以得到数量不等的橙子,这看起来更像是另一种方式的团购,而并非投资。在众筹平台上,最受追捧的就是一些新锐科技产品的研发团队,投资者看好某个项目并进行投资后,得到的往往是新产品的使用权而并非项目的股权。这自然是出于对金融监管政策的回避,却也让这种模式面临着“中国式众筹”的发展瓶颈。

  美国最成功的众筹网站Kickstarter,有的项目可以募集到上千万美金,参加者可以达到数十万人。这些项目的“第一桶金”往往来自于创业者自己的交际网络。美国人说,众筹最早的种子资金来自3F,包括Family(家庭)、Friends (朋友)和Fool(傻瓜)。在中国,特殊的SNS传播之下,或许还应当加上Fans(粉丝),我们能够看到,微博中的“大V”和微信里的知名账号更容易获得来自大众的投资,这种投资并不一定是期待获得怎样的收益,而更类似一种消费,那么投资者到底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股东?慈善家?用户?还是纯粹的消费者?

  能够降低融资门槛,这似乎是众筹平台的优势,但这种优势也正在被金融政策的不确定性消解。现在的众筹平台并不缺人气和关注度,其欠缺的是一个名正言顺的地位和法规的承认。例如2012年奥巴马就曾经签署过《促进创业企业融资法》,暂时放松美国对创业企业和小企业的金融监管,从而促进融资并且增加就业。其中就有关于“大众融资”的说法就是针对众筹平台,即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将少量股票卖给个人投资者。而国内新兴起的种种互联网金融,都因法规的缺乏处于灰色地带,成长速度难免不尽如人意。(乔文心)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