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对腐败“零容忍”需制度支撑

2013年12月02日 16:18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在反腐败过程中,绝大多数人都希望“我们对腐败行为要‘零容忍’”,方能引来干净的社会。笔者也同意此见解,须有制度建设来支撑。

  读一篇报道,说到会议礼品背后的腐败问题,很有同感。报道说,“临近年底,各种会议增多,开会发礼品似乎成为惯例。主办方积极购买,热情相送;与会者欣然接受,内心窃喜。小会送小礼品,例如茶杯、文具、特产;大会送大礼,如名牌服装、名酒名烟、电子产品。会议礼品越来越普遍,礼品规格越来越高”。一案例:“南方某省人大常委会,为每位常委会委员配备一台平板电脑,取代纸质会议材料。这一自称节约环保的做法,受到许多人的质疑,被指为‘隐性福利’”。另一案例:“在去年中部某省召开的‘城镇化’工作会上,参加会议的都是各县县委书记和县长。三天的会议后,每人房间都放有一件某知名品牌衬衣和一条西裤。该品牌专卖店就设在宾馆一楼大厅,与会者可以更换尺码”。

  对会议这种做法,人们见怪不怪,习以为常,引得“礼品店生意也火了”。开个会,送个包、拿点土特产之类的物品,也不能简单地扣个“腐败”的帽子,但成了社会常态,就值得重视了。一名当官员的朋友曾笑着对我说,到一定级别的官员,用的烟酒肯定自己不要买,甚至不少服装也是送的。“我搬家时,那些礼品弃之可惜、留着无用,扔掉一大摞啊”。

  据说,会议礼品也呈“官本位”,分“三六九等”,有些会务安排:级别越高,礼品越贵重。至于有些与投资项目有关联的订货会,礼品就更“有分量”了,说难听点,礼品成了“钓鱼的诱饵”。看来,会议礼品背后隐藏着腐败。

  对会议礼品也拒收?那,也难,偶尔参加个会,就拿吧。不拿有点“另类”,“太一本正经了吧”?可是,这种会议礼品风,是奢靡之风的一种表现。

  现在,我们有了转机。从八项规定,领导出行不封路、不扰民等,一直到不能用公款印制、赠送新年贺卡和花卉等。今年9月,财政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印发了《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针对会议费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从预算审批、报销审核、公示报告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还有11项禁令,旨在狠刹奢侈办会风,遏止会议礼品等违规行为。

  反腐败,需要全社会对腐败行为“零容忍”,这个“零容忍”有执法成本,但我想,反腐败有四个环节,预防、权力的约束、第三方的监督和造成腐败后果的惩处。重要的是惩防“两头”,预防,有教育和社会成员的自警自律,而惩与防都有制度的健全。中央和中纪委及有关部门盯住了各种社会行为的“细处”,就是防的功能。我们预期:倘若上下努力,反腐倡廉定会扎实推进,取得让老百姓满意的效果。(周锦尉)

【编辑:朱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