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华日报:治霾不能环保“一家忙”

2013年12月04日 10:44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入冬以来,雾霾天激增。12月1日南京市空气质量重度污染。“这两天检查没有停过!”南京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正在前往工地企业检查的车上。当我们被雾霾笼罩艰于呼吸之时,总免不了抱怨环保部门。但同呼吸,确实不能让环保部门一家忙。

  对于治理雾霾,权威部门已给出了答案: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这是基于很多重要数据客观分析得出的结果。老百姓面对现实,也就是少开车、少户外活动,万不得已戴上口罩自我保护。减少雾霾,关键还得看各地政府以及厂矿企业等雾霾制造大户有多大作为。

  而雾霾制造大户们如何面对现实,则确实表现不一。嘴上说说,行动依旧甚至变本加厉者,依然有之。值得警惕的是,“治理雾霾需要较长时间”的结论,反倒让不少地方无形中懈怠下来。反正需要一段时间呢,我们就抓紧机会搞建设,项目赶快上,工程抓紧搞——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都或多或少存在这种想法。

  仅以“扬尘大户”城市建设为例,现在很多城市都已然成为大工地。过去,一些地方上马一些大的建设项目,影响了百姓正常生活,有关部门还会抱歉地说,“现在是阵痛期,过了阵痛就好了”。现在很多地方已不敢说这话了,因为一些城市的阵痛已经变成了长痛。不少地方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如苏北某市确定旧城改造目标,三年内市区要完成改造面积500万平方米,并在媒体上自诩“全力实施史上最大规模旧城改造”。像这样仍醉心于创造“史上之最”的,并不是特例。

  “谈项目多,说减排少;忙拆迁多,护环境少。”这已成为不少地方政府及官员的工作写照。如前不久我省某部门组织的一次业务交流上,谈及明年工作要点时,众多省辖市和省管县中,只有少数主动谈及绿色转型话题。不少与会者更坦言,虽有心治污,却发现自己“单打独斗”,最终失去动力。的确,在现有的以GDP为重的考核体系下,将重心放在污染治理上,确实是大投入少产出甚至是不产出的“不划算”买卖。这也正是很多地方嘴上喊控污减排,而实际仍继续埋头猛排的真正原因。

  控污减排治理环境者,“政绩”上却吃亏,这种“市场法则”之下,必然会使得各地争相去上项目、大搞建设,进而演绎成“劣币驱逐良币”。如此局面下,环保部门则成了公众的“出气筒”。实际上,雾霾防治,很多地方确实是环保部门一家在忙。而“一家忙”的结果,也必然是“一直在忙”,乃至于白忙乎。

  中央领导同志强调,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现在,已到了亟待强化落实和实施细则的时候了。各地和有关各方应根据中央要求,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危机意识和紧迫感,投身到治霾的持久战中去。否则,告别雾霾,真的会变得遥遥无期。(耿 联)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