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合肥“治霾”出狠招成果显著 一年优良天过半

2013年12月04日 15:35 来源:合肥晚报 参与互动(0)

  今天上午,记者从合肥市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一周年情况新闻通气会上获悉,自去年11月30日合肥实施空气质量新标监测发布以来,截至2013年11月30日合肥空气质量12天为优,184天为良,优良天占比53.41%。其中5月25日受秸秆焚烧影响,当天空气质量为严重污染,也是合肥实施空气质量新标监测发布以来唯一的一个严重污染天。

  [关键词]:空气质量优良率一年优良天过半

  “自去年11月30日至2013年11月30日,合肥空气质量中优有12天占3.27%,良184天占50.14%,” 据合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李菁介绍,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一年中,轻度污染有112天,占30.52%,中度污染有34天,占9.26%,重度污染有24天,占6.54%,严重污染有1天占0.27%。另外PM2.5年均值78ug/M3;PM10年均值108ug/M3;SO2年均值21 ug/M3;NO2年均值36ug/M3;CO年均值0.853mg/M3;O3-1h均值84ug/M3,O3-8h均值47ug/M3。

  在新闻通气会现场,应邀出席的网友发出疑问,2012年合肥市的空气质量按照API指数计算空气优良率为87.8%。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一年来,为什么跌至53.41%呢?

  因为相对于2012年的API指数,主要评价指标为SO2、NO2和PM10三项, PM2.5和O3并没有纳入其中。空气质量新标准AQI指数调整了污染物项目及限值:增设了PM2.5平均浓度限值和臭氧八小时平均浓度限值、收紧了PM10和NO2的浓度限值,导致空气质量达标率下降。李菁解释说:“根据国家环保部统计,实施新标准后全国将有2/3的城市不能达标,但这并不意味着客观环境状况的改变,并不意味着这些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恶化,而是因为我们的评价方法改变了,标准更加严厉了。”

  [关键词]:与周边省会城市对照合肥两次进前十

  “合肥市与周边省会城市的污染程度相比,合肥位居31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中上游,并两次进入前十名。”据合肥市环保局宣传法规处处长夏云起介绍,根据国家环境监测总站1-10月对全国74个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城市采用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的结果,今年1月和3月合肥空气质量在31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中分别位于第22和26位(排名越靠后,空气越好),进入了前十名阵营。

  从周边省会城市看,南昌和合肥基本处于同一条线上,南京、武汉、郑州、太原、济南却要差于合肥。在31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污染程度(从重到轻)1—10月份排名中,分别位于第22位、第21位、第26位、第21位、第11位、第17位、第21位、第20位、第17位、第16位,可以看出合肥位居31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中上游。

  [关键词]:空气质量变化规律秸秆焚烧致污染

  有网友问,为什么合肥空气质量在5月、9月、10月的污染程度排名相对靠前呢?李菁认为,除了正常的污染排放外,5月中旬至6月上旬期间,合肥进入午季集中收割阶段,合肥周边有大面积秸秆焚烧的现象,烟雾聚集在城市上空,一时难以扩散,导致空气质量下降。“一周年中,惟一的一个严重污染天在5月25日,污染指数高达336,就是秸秆焚烧,烟雾一时难以扩散所致。”

  “9、10月份,由于秋季农作物收割时间长,也存在持续长时间焚烧秸秆的现象。” 李菁解释,秋季雨水少、风少等情况,天气干燥,空气流动性差等因素,也是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原因之一。

  另据介绍,从气候因素看,大范围雾霾天气主要出现在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受近地面静稳天气控制,空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流动性均非常小,大气扩散条件非常差。受其控制,城市无论规模大小,其局地交通、生活、生产所需的能源消耗的污染物排放均在低空不断积累。

  李菁认为,由于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雾滴提供了吸附和反应场所加速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同时颗粒物也容易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的生成,两者相互作用,也迅速形成了污染。

  “治霾”将祭出6大狠招

  今天的合肥正遭遇着一场令人烦恼的雾霾天,好在今天上午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出的一系列合肥“治霾”狠招还是可以让你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狠招1:拒批非环保项目60多亿元

  “搬迁中盐红四方、海丰化工等污染较重企业,氯碱化工将于今年年底搬迁,马钢(合肥)公司搬迁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 据介绍,合肥市政府已出台了中心城区工业优化布局转型发展意见,推进企业“退城进园”和“退二进三”,这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合肥的污染天。

  据了解,近年来合肥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关,从源头控制大气污染。坚决做到“四个一律不批”,遏制“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建设项目。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和2012年全市共拒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工业项目25个,总投资额62.5亿元。

  狠招2:扬尘污染防治步入法治化轨道

  “目前,合肥市环保局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合肥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近期将出台,我市扬尘污染防治将步入法治化轨道。”夏云起介绍,合肥还计划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纳入对各县区、开发区的目标管理责任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每年评价各县区、开发区环保政绩的依据之一。

  据介绍,为加大施工扬尘污染控制,把扬尘污染防治纳入文明工地创建活动中,合肥市城管局和市建委分别制定下发了《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建筑施工扬尘控制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强化建筑施工工地扬尘管理。另外,在长丰岗集建成的首家环保绿色搅拌站——合肥天成混凝土搅拌站,启动了合肥市的混凝土搅拌站绿色环保标准化建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混凝土搅拌站的扬尘污染。

  狠招3:“黄标车”限行将全天监控

  为推进“黄标车”限行,合肥市环保局制定了《合肥市“黄标车”限行措施工作方案》,拟采用黄绿标自动识别系统在限行区域实行24小时全程监控。

  据介绍,目前,合肥已经累计建成机动车环检站12家、检测线45条(包括35条稳态工况法检测线);将环保标志纳入机动车年审前置条件。

  另外,合肥坚持公交优先战略,加大节能环保型公交车投用力度。计划投入7.1亿元,2015年前淘汰合肥市所有黄标公交车,已淘汰黄标公交车546台,所有新增及更新的公交车辆均选择天然气车辆。

  狠招4:每年一千万元疏堵秸秆焚烧

  “每年安排专项支持资金1000万元,进一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秸秆综合利用,疏堵秸秆焚烧。”据介绍,合肥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思路,建立和完善了组织领导、网格化管理、督查调度、应急以及考核奖惩机制,近年来探索出合肥特色的“调”、“管”、“用”并举的路子。近3年合肥未出现大面积焚烧秸秆现象,禁烧期空气质量保持良好。

  狠招5:未来3年再造60万亩绿林

  未来三年合肥将再造林60万亩助推大气防治,其中明年合肥计划植树造林24.5万亩,江淮分水岭脊线及环巢湖沿岸成为植树造林的重点区域。

  “全市森林生态廊道基本贯通,全市城郊共建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其他面积在20公顷以上的郊野公园15处,总面积5420公顷。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处、省级森林公园5处。”合肥市林业和园林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2010年11月,合肥提出“十二五”植树造林100万亩、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近三年来,合肥累计新造林80万亩。其中,2011年、2012年、2013年各完成造林19.5万亩、24.4万亩、36.04万亩。

  未来三年合肥还将再造林60万亩。其中,对城市生态具有决定性影响的4000多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特别是环巢湖生态示范区、江淮分水岭脊线、水源地保护区、新桥机场周边、河流渠道两侧等将成为重点区域。与此同时,还将实施造林绿化重点工程,打造好6片以上单体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的森林公园。

  狠招6:超级雾霾监测站或明年年底建成

  今年6月份试运行的安徽省雾霾超级监测站目前运行如何?啥时能一举溯源PM2.5呢?李菁告诉记者,目前安徽省环境监测总站、合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南开大学和安徽光机所四家单位正联合通过超级监测站给PM2.5“把脉”。超级监测站PM2.5颗粒物在线监测仪的切割头可以准确捕捉住它,并且能够区分颗粒物的来源。

  “到那时,每当有雾霾时,环保部门将准确告知市民当天到底是雾还是霾,雾和霾的成分各占多少,霾中污染物来自哪里。”李菁说。

  新闻回顾

  2012年底按照国家环保部的统一部署,合肥市在10个国控空气自动监测点位上开展空气质量新指标(AQI)的监测;10个点分别为董铺水库、琥珀山庄、三里街、长江中路、明珠广场、包河区、瑶海区、庐阳区、滨湖新区、高新区10个空气自动监测站,其中董铺水库点为清洁对照点。监测项目为二氧化硫(S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CO)、臭氧(O3)、二氧化氮(NO2)。同年的11月30日在合肥市环保局官方网站向公众实时发布空气自动监测结果。(本报记者 杨兵/文 王蔚/制图)

  周边省会城市污染程度排名表

  城市名称 1月份 2月份 3月份 4月份 5月份 6月份 7月份 8月份 9月份 10月份

  合肥 45 39 53 51 18 38 50 44 30 29

  南京 24 25 24 15 15 18 43 40 25 30

  南昌 27 34 18 44 45 47 29 58 49 34

  武汉 17 20 21 18 16 34 49 35 12 10

  郑州 10 10 19 10 7 9 9 14 11 11

  太原 33 13 10 9 11 10 11 13 15 12

  济南 7 7 13 7 5 7 4 4 5 6

【编辑:柳龙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