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歪招”频现佐证制度完善刻不容缓

2013年12月05日 11:05 来源:郑州晚报 参与互动(0)

  “八项规定”出台一年来,各地普遍反映党政机关“大吃大喝少了,节俭办事多了;前呼后拥少了,轻车简从多了”。不少领导干部表示,禁止吃吃喝喝、接来送往,实则是帮干部“减负”。然而,记者在一些地区基层采访了解到,在各地严厉监督的高压之下,部分干部职工在办公用房、配备公务车辆、公款费用报销等方面,还存在暗使歪招,打折扣、搞变通等现象。(12月4日《新京报》)

  “歪招”有哪些?从报道中可知:一些地方用增加桌椅的方式摊低办公面积,应付媒体或上级调查;一些地方将领导专车、超标车落户到下属单位和机构躲避检查;一些部门和单位,借助评比、创建等活动,以及利用“节后补发”等方式,给职工增发一定的津贴或奖金。与此同时,一些地方“领导出游、企业买单”“名为培训、实为旅游”等现象依旧时有发生,一些地方仍会出现将餐饮发票换成小额购物发票报销“照吃不误”的现象……

  这些“歪招”,真的“高明”到无懈可击的地步了吗?简单分析不难发现,并非如此。甚至可以说,这些“歪招”,其实早已是一些地方用得烂熟并屡试不爽的套路。在“八项规定”出台、《党政机关例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颁布的大环境下,一些地方避罚“歪招”的频现,其实既不高明、也不新鲜,更不难识破与破解,都不过是“下有对策”方式更隐蔽、策略更聪明的做法而已。

  避罚“歪招”频现,自然需要及时予以遏制。否则,在效仿之下,如果这些被发现和未被发现的“歪招”,能够成功逃避惩罚并屡试不爽,被寄予厚望的严厉监督,必将被日复一日撕开愈来愈大的缝隙。避免“歪招”的大行其道,需要各级各地相关监管部门的火眼金睛,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给出对策;与此同时,也需要相应的严厉惩戒,能够严厉、刚性给出,以完成以儆效尤。在此方面,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阶段性公布各省区市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情况,目的正在于此。

  但在强调“严厉”“刚性”等关键词的同时,一方面,应该认识到逃避惩罚“歪招”频现、“下有对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因为正像我们看到的那样,为逃避监管、应对惩戒,一些地方的部门机构尤其是一些官员,从不缺乏挖空心思、用遍三十六计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不管是出于维护地方声誉的考虑,还是出于自己也是既得利益者的“心有戚戚”,并不能保证所有履行监管、核查责任的相关人士,都能火眼金睛并总能做到“铁面无私”。

  所以还是那个简单的道理:要想从根本上杜绝官员避罚“歪招”频现与“下有对策”,最终还需制度完善的发力。正如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12月3日在《中国青年报》上组撰文所称: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形成长效机制的有效举措;只要制度落定了,“四风”就能刹住刹死了,党政干部作风才会有希望根本好转。在胡敏看来:有了制度管权,权力不敢肆意妄为;有了制度管事,权力不能违规枉法;有了制度管人,权力不愿突破底线。

  事实也的确如此:官员避罚“歪招”频现之所以能够屡屡得逞,其实还是因为制度的完善,未能兼顾所有层面编织好严密无缝的“天网”、打造好坚如磐石的“铁笼”,一些手握权力的官员还有想方设法暗箱操作的机会、恣意妄为的空间、越界胡为的放任。而用制度管好吃吃喝喝、接来送往等“小事”,其实是完成了确保权力阳光运行的“大事”。“歪招”没有滋生、生存的土壤,其他问题亦能迎刃而解。(晚报评论员 李记)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