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这是对改革布局的片面理解

2013年12月09日 12:32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公布后,一家外媒带着存见报道:“最引人注目的是,公报中对政治改革只是一笔带过”,有的媒体甚至以“小修小补的改革”为题予以报道。《决定》全文公布后,不难看出,这类报道是片面的,这是对中国改革布局的片面理解。《决定》在许多方面都内含着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

  《决定》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度和监督体系等问题上,有许多重要表述值得关注,比如,强调“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同时强调“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等等。所有这些都已经表明了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心及其内容与要求。

  实际上,我们在关注上述表述的同时,真正需要体悟的还是那些未直接表明但注定触及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决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就意味着对“人类文明成果”的借鉴,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又内含着对“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的认定,二者结合就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点和走向;“明确事权”与“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包含着权力的分配和分割;“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本身就是政治体制制度设计的重点。再进一步认识,《决定》阐明的改革基本思路:“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在此基础上形成“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其中包含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路径,可谓意味绵长。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不是简单的政治权力运行方式的小修小补,而是全面建设一个没有参照的科学的政治制度模式,这个模式既不是旧有的政治体制,更不是西方的政治体制,而是集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基础上的原创,至少是在总结自己经验基础上的发展、突破,否则也就不敢言中国能够立身于人类文明制高点起引领作用。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