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井底人”的温暖请悄悄复制

2013年12月10日 10:45 来源:河南日报 参与互动(0)

  北京“井底人”王秀青近日生活受到媒体的关注,多家单位愿提供工作机会,但王秀青没有答应,他称不想给人添麻烦。王秀青11岁的小儿子说“平常上下学走在路上,看到井盖时,就会想起来,我爸就是在那底下住着的。”(见12月8日《新京报》)

  这个冬天,发生在北京“井底人”王秀青身上的热心关注,显然会给许多像他那样的异地谋生者带来温暖。从网友爆料,到媒体披露,再到城管封井的同时,各方伸出真诚援手,让我们看到了扶困助弱的拳拳爱心。虽然,或是不能习惯“出名”之后的现身“聚光灯下”,或是有着其他方面的种种考虑,王秀青最终选择了推却诸多好意,离开北京回往老家,但我还是想到了一点:。

  从媒体报道的消息看,“井底人”王秀青成了“公众人物”后,有很多单位迅速反馈意愿,提供了不少适合王秀青(包括其妻子)的较好就业渠道。而且,这些工作都把具体岗位及薪资待遇讲得一清二楚,显然不是浑水摸“舆”的作秀自炒。可以说,哪怕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像王秀青这样的“井底人”,轻易放弃了这些热情帮助,还真的让人感到颇为惋惜。

  不过,谢绝好意、离京回家的王秀青,还是接受了一种特殊的关照。新闻舆论发酵期间,北京一家不愿透露名称的公司中层管理者陈先生,经记者引路,前往怀柔探望王秀青一家,公司希望资助王家三个孩子从现在至大学毕业的学费,这让曾经的“井底人”喜出望外。而更令王秀青一家倍感暖意的是,探访的陈先生带去了公司对三名学子的原话:“现在关注你们的人比较多,但你们别受影响,要用你们的努力和学习成绩回报那些帮助你们的人。”

  同样的帮扶,同样的照顾,北京那家公司的不事张扬、低调献爱,无疑更让“扬名”之后的“井底人”容易接受。当初,王秀青来到北京辛苦打工而长住井底,为的就是供养孩子读书的同时,不让熟悉的人知道这番“困境”。现如今,虽说因着媒体报道而使自己“苦尽甘来”,但其仍然不想为此而把家庭信息透明化,让孩子们求学之时遭受太多的异样眼光。循着这层“难言之隐”,一家公司的主动“隐身”相助,难道不是一种最合其意的诚意展示吗?

  “井底人”的温暖请悄悄复制。可以说,现实生活中,不止王秀青一个独在异乡艰难谋生者,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真诚相助。而无论何种形式的帮助,首先要考虑的,则是怎样尽可能地为他们的尊严兜底。因为,接受关爱,不等于必须放弃应有的自尊。从这个角度来看,每到年关岁末,有些地方访贫送暖之时,倘若把照片录像随之通过媒体广而告之,最好还请征得受助者的事先认可。

  如果一些人士真的推崇“国际惯例”,那么,悄悄送温暖,其实已不仅仅是一种要求,而更当看作一种亟待提升的文明素养了。北京“井底人”的如愿以偿,也应成为一种广泛借鉴的参照与共识。(司马童)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