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预算透明“突击花钱”自然悬崖勒马

2013年12月13日 10:03 来源:郑州晚报 参与互动(0)

  财政部11日公布了“2013年11月份财政收支情况”,数据预示12月可能突击花钱24933亿元,占全年支出比例有望超去年。对比来看,2012年12月份全国公共财政支出仅20816亿元,大幅增加的数字或许预示着年底突击花钱一幕将再现。(12月12日《京华时报》)

  数字显示,随着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提高,年底突击花钱的数额也跟着水涨船高。我国制定财政预算的方法是以基数法为主,即基于上一年的财政支出,再结合一定的增长比率,确定第二年财政预算。当年财政开支没用完,第二年的财政预算就会减少。这样一来,单位并没有足够动力去节约经费,钱花了可以转化为光鲜的GDP和显赫的政绩,而省下来的钱只能上缴并影响下一年预算。因此,对于各政府部门,把本年度的钱在年底前突击花完,就成为了一项必然的重点工作。

  年底突击花钱并不意味这些钱都被花冤枉了,在某些专家眼中,这种花法还可以叫做“集中支付”,即政府在最后一个月支出了很多之前的欠账。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以往的年底突击花钱过程中,的确有些地方不止突击花钱,更是突击乱花钱;收获的不限于GDP和政绩,还有享乐和腐败收入。

  尽管中央到地方都一直明令禁止,但年底突击花钱的问题却涛声依旧。有效戒掉年底突击花钱的毛病,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完善预算制度。突击花钱看似财政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还是法制问题。只有完善预算法,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制度,发挥人大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的作用,才能从源头上限制突击花钱过程中的乱花问题。

  这些年,社会对政府财务的监督热情和意识持续高涨,但与之匹配的预决算公开还有待跟进。目前,省级政府财政公开还能够比较详细列出开支,但是其他级别政府部门公开财政支出的很少。今年8月,财政部曾下发《关于推进省以下预决算公开工作的通知》,要求2015年之前所有县级以上政府开展包括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市县级汇总三公经费预决算等方面在内的公开工作。如果此项政策能够落地,相信能够在一定程度起到限制年底乱花钱的问题。

  有公开还要有问责,限制年底乱花钱必须责任到人,近年来除了事儿闹到大了、钱揣兜了的政府和官员有被问责惩戒的,对那些年底花钱不落兜、追求政绩高大全的乱花钱,现实却鲜有发难。雷声大雨点小的结果就是禁令年年喊、年年禁不停,时间长了不仅损伤禁止突击花钱政策的威严,更是让年底乱花钱产生了“抗体”。对此,楼梯响就得人下来,只有问责动真格的,突击乱花钱的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还是那个重复了很多遍的思路:年底突击花钱不是一个单独的问题,是同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紧密相关的问题,增强预算的科学性、完整性和透明度,将各级政府的全部收支都纳入预算范围,以公开促规范、构建完善的监督体系,包括三公消费走高、年底突击乱花钱等问题,自然悬崖勒马。(马钰朋)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