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借调”背后玄机多

2013年12月18日 12:51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临近年底,一些地方又发文集中清理机关事业单位长期借用人员。我在机关数十年,已经记不清从各级党委政府发了多少次“红头文件”,搞了多少回“专项清理”了,几乎年年都要吆喝一回。吆喝归吆喝,行动归行动。有的应付一下,把人赶了回去,风头一过,很快又找回来。这样倒腾,已成规律;至于“权威机关”,则岿然不动,特事特办,根本不予理睬。如此“游”来“戏”去,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乱借之风越刮越大,愈演愈烈。

  一些机关事业单位本来并不缺人,为什么还热衷于借人甚至私招乱雇呢?揭穿这个谜底,症结也就凸显了。一是懒政,抓外人顶差,自己可以图快活,所谓“临时的干活,在编的休养”;二是被长借或私招乱雇者,基本上都是单位头头脑脑的亲属和“关系户”,他们以此作为“特权就业”和当“准公务员”的捷径;三是领导将此作为敛财之道,不少被借、雇的人,都是花了大钱的。一个朋友的孩子进某局干“假秘书”、“准公务员”,进门礼少不了,之后逢年过节都要上贡。要彻底规范借用人员,除了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恐怕也没有捷径可走。(石飞)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