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甘孜宣传部长毕世祥今日遗体告别 乡亲含泪送别

2013年12月19日 10:05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12月18日,甘孜州康定县,亲朋好友及同事前来悼念毕世祥。

  华西都市报:“视百姓为亲人将身心献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遗志写春秋。”这是甘孜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毕世祥灵堂上的一副挽联。今天上午,毕世祥的遗体告别仪式将在康定殡仪馆举行,随后,其骨灰将被运回家乡丹巴县。

  情歌之乡康定,昨晚哀乐阵阵,数以百计的干部群众赶到毕世祥灵堂所在的甘孜日报社院坝,送别毕世祥最后一程。

  12月16日上午,甘孜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毕世祥前往新龙县开展群众工作,在翻越海拔4412米的高尔寺山时,因冰雪道路发生车祸,因公殉职,终年53岁。今天上午,毕世祥的遗体告别仪式将在康定殡仪馆举行,随后,其骨灰将被运回家乡丹巴县。

  最后一程很多汉子强忍着泪水

  昨日从早到晚,甘孜日报大院里人潮涌动,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来和毕世祥道别。大院里,老同事和群众送来的花圈一圈圈围着。

  简易帐篷里,毕世祥躺在灵柩中,灵堂上,一张面带微笑的照片让我们知道了这位康巴汉子的帅气。一副挽联给他的一生做了最好的注解:视百姓为亲人将身心献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遗志写春秋。

  帐篷外,时不时就排起了长队,人们深色衣装、表情肃穆,点燃3支香寄托哀思。很多汉子眼里强忍着泪水,还未上香泪水就已经滑落。曾经和毕世祥共事过的人,提起他总会有很多关键词:工作拼命、常年出差、能力高、实干家、认真细致……

  “抠门”父亲在孤儿院认养个“小女儿”

  昨晚,在灵堂前“守大夜”的亲朋好友及同事,再次回忆起毕世祥生前的事迹,因为悲伤和劳累过度,大部分人都红着眼眶。

  毕达是毕世祥的儿子,但因工作原因,从小学到大学,父亲从未参加过他的家长会。唯一一次和父亲在校园内相遇,是在西南民族大学60周年校庆时,作为校友的父子俩漫步在校园中,毕世祥嘱咐儿子,要好好参加公务员考试。“当时我正面临考试,复习压力很大。”毕达说,很多同学家里都给安排了工作,但毕世祥却要他“自己的路自己走”。

  当毕达以第一名的笔试面试成绩进入四川省林业厅成为森林警察后,毕世祥为儿子买了一件520元的羽绒服做礼物。“这是他给我买的最贵的一件衣服了。”后来,母亲悄悄告诉他,有人告诉父亲他工作表现很优秀,父亲当时“脸上的表情很自豪”。

  对儿子“抠”,对牧民却不是这样。从旅游局开始就给毕世祥做专职司机的刘进坤,和毕世祥共事15年,跟着他进入了甘孜州的每个乡村,每个“旮旮旯旯”。“他太平易近人了,对牧民那才好。”他常常自己掏个三五百元往牧民手里塞。

  即使到最后时刻,他心里都是装着别人。昨天,毕达从父亲的衣服内袋里面搜出了两板胆囊药品、一叠结对认亲的卡片,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元旦要去看望女儿。女儿?独生子毕达很费解,当从其他叔叔嘴里听到真相后,毕达的眼泪夺眶而出。原来,毕世祥和妻子在孤儿院认养了一个小女孩,这连毕达都不知道。“我只知道他们在白玉和石渠有帮扶的小孩。”

  “疯子”领导一年跑了8.5万公里

  毕世祥工作辛苦,经常跑上一整天就吃一碗面,一工作就到凌晨才休息,这让司机刘进坤都不好意思抱怨。“我们还想偷懒休息一天,可是领导路过家也不住一晚。”这样一个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的领导,被刘进坤称为“疯子”。2010年春节前夕,平常没有假日的毕世祥终于决定到医院去把胆结石取出来。“我都劝他去做手术了,刚好春节有假期。”

  谁知当时雅江起山火,分管农业口的毕世祥刚刚做完手术7天,就从成都往回赶。尽管医生早就吩咐注意饮食,可是火场上的伙食根本无法保障,指挥了整整9天以后回到康定,春节的假期也已经结束,毕世祥又开始了连轴转。他的胆囊也因此落下病根,出差从来药不离身。

  毕世祥的疯,让刘进坤也跟着他变“疯子”。每年年初刘进坤都要抄年度跑车的公里数,从康定跑石渠,一天要走700公里。2010年17进石渠的那一年,公里数为85000公里。常年的公里数,都在6万-7万公里。

  同事追忆一年200天都在奔波

  张建国是甘孜州州委群工局的副局长,毕世祥担任副州长期间,张建国在州政府办公室,在毕世祥身边工作近4年。在张建国的工作日记里,记录了当年与毕世祥一起工作时的点点滴滴。

  张建国用了6个词来形容毕世祥,“敬业爱岗、心怀甘孜、重情崇义、思想纯正、能力超群、壮志凌云”。“这6个词都很实,一点都不空,真要讲起毕部长的事迹,3天3夜都说不完。”

  张建国说,在毕世祥担任副州长期间,他每年有200天是在甘孜州大地上奔波。联系石渠期间,每年有2个月的时间住在石渠海拔约4300米的地方。“他几乎跑遍了全州18个县325个乡镇,他总是说,不到基层去,我的想法和判断就没有底气。”

  而在基层,毕世祥关心的细致入微也让张建国深感佩服。“他看到牧民用化肥口袋装奶渣,晾晒不远处就有牛粪,风一吹可能会被污染,就想着要改变这种方式。”经过毕世祥的探索,后来牧民用有四脚支撑的网兜晾晒奶渣,更加环保卫生。

  跑遍了甘孜州,毕世祥却不能常回家看看。张建国说,毕世祥一年也难得回家一次,可以说是现代版的“三过家门而不入”。

  担任副州长期间,毕世祥分管“三农”工作,张建国说,虽然毕世祥的家乡也需要项目和资金支持,但他慎用权力,从不为亲戚朋友和乡亲谋私。

  在这期间,甘孜州的农牧民连续几年增产增收,这让毕世祥感到欣慰。“只要能提高甘孜州100多万百姓的生产生活质量,他是真心恨不得把自己的心分成100万份。”张建国说。(华西都市报记者王浩野刘春梅李昶摄影吴小川康定报道)

【编辑:李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