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杭州应急预案落地 众多问题依然存疑

2013年12月26日 08:49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应急预案终于下发了,让人松了一口气。不过,读了应急预案,却有更多的问号冒出来:

  预警信息如何及时发布,会不会给全体市民发短信?

  Ⅲ级预警为啥是未来2天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时实施,而不是1天?目前的技术条件能保证对未来2天的预测准确度吗?

  在机动车限行这点上,为何是延长错峰限行的时间,而不是如北京等地直接推出单双号限行?

  ……

  昨天,记者把这些问题抛给了相关部门。不过相关部门表示,由于他们也是刚刚拿到应急预案,部分问题他们将随后解答,本报也将陆续跟进。今天先来戳破几个问号——

  预警信息

  会不会给市民发短信?

  预警信息如何第一时间告知市民,这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相比微博、微信等新手段,短信依然是传播力最广的有效手段。

  应急预案提出,预警信息将通过杭州市环保局门户网站(www.hzepb.gov.cn)、杭州市气象局门户网站(www.hzqx.gov.cn)、杭州“智慧城市”网络平台和相关官方微博、广播、电视、报刊、微信等媒体以及现有气象信息发布渠道、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向社会发布。

  这里提到的“现有气象信息发布渠道”里,就包括了短信这种形式。

  比如今年1月5日起实施的《杭州市重大(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全网发布实施细则》就提出:对符合全网发布启动标准的重大(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三大通信运营商和华数公司应当在收到预警信息后的10分钟内启动发布工作。

  限行为什么只是延时

  而不是单双号?

  最高等级Ⅰ级应急响应状态下,当日高峰被限行的2个车号的车辆,限行时间为6时至24时,限行范围不变。

  应急预案里的这条措施,对每个开车族来说,都是个重磅消息。

  打个比方,有关部门经过监测预测,预计明天空气质量是极重污染(AQI超过451),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明天(周五)限行的车牌尾号是0和5的车,将从早上6点到晚上12点间,都被限行。

  而包括北京等地的应急预案则明确提出:当空气重污染预警为红色,即预测未来持续3天出现严重污染,全市范围内按规定实施机动车单双号行驶。

  为啥杭州采取的措施是在现有基础上延长限行时间?

  昨天,记者也咨询了交警等相关部门。

  得到的答复是:在错峰限行的基础上延长限行时间,跟现有的交通组织措施能较好地进行衔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直接采取单双号限行等措施,牵扯面太大,实施难度比较大,可操作性也相对较低——此前,单双号限行等措施在讨论环节就曾让不少市民担忧:一天限掉一半的车,不开可以啊,车子停哪里呢?

  公车停驶

  谁来监督?

  按照杭州的应急预案,Ⅱ级应急响应,原则上1/2的公车将部分停驶;Ⅰ级应急响应,原则上停驶2/3的公务用车。后面还用括弧进行了备注:特种车及特殊情形用车除外。

  真的启动了这些应急响应,哪些公车将是如何被限制的?又有谁来监督呢?

  特殊情况下,公车停驶,这并不是没有先例。在一年一度的无车日里,杭州都会对公车停驶等问题作出规定,比如:全市政府机关小客车、事业单位非营运小客车除保留10%的应急公务车外(10辆以下单位保留1辆),90%的车辆都入库封存,等等。

  据了解,对公车停用现象进行监督检查的工作,将由市监察局等职能部门来负责。同时,也欢迎社会各界监督和举报。

  京沪治霾,这样分级

  ●关于分级:

  北京,四级——

  预警四级(蓝色):预测未来1天出现重度污染;

  预警三级(黄色):预测未来1天出现严重污染或持续3天出现重度污染;

  预警二级(橙色):预测未来持续3天交替出现重度污染或严重污染;

  预警一级(红色):预测未来持续3天出现严重污染。

  上海,两级——

  重度污染:全市24小时空气质量指数(AQI)在201~300范围;

  严重污染:全市24小时空气质量指数(AQI)大于300,发布严重污染预警信息

  ●关于限行:

  北京:当空气重污染预警为红色,即预测未来持续3天出现严重污染,全市范围内按规定实施机动车单双号行驶,其中北京市公务用车在单双号行驶的基础上,再停驶全部公务车辆的30%。

  上海:市政府将视具体污染程度,决定采取学校和幼托机构停课、机动车扩大限行等措施。(本报记者 刘焜)

【编辑:柳龙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