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全国30%家庭有家暴现象 近15%受害者是男性

2013年12月30日 13:55 来源:重庆晨报 参与互动(0)

 

  27日上午9点,区妇联与区综治办、区公安局、区司法局、区法院联合举办了“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业务暨预防与制止家庭暴力专题培训”,参加此次培训的人员有各街镇的妇联主席及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共计800余人。

  市高级法院副巡视员陈安兰和江北区调委会人民调解员马善祥分别开展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的方法和技巧”的专题讲座。

  区妇联信访案60%涉家暴

  全国妇联的一项最新抽样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公众中,有16%的女性承认被配偶打过,14.4%的男性承认打过自己的配偶。每年约40万个解体的家庭中,25%缘于家庭暴力。特别是在离异者中,暴力事件比例则高达47.1%。据资料统计,目前,全国2.7亿个家庭中:遭受过家庭暴力的妇女已高达30%。

  而在永川,区妇联副主席张小红称,妇联每周会接到1—2起家庭纠纷或家庭暴力的案件,在信访案件中60%都是反映家庭暴力,向妇联寻求帮助的。

  全国30%家庭有家暴现象

  全国有30%家庭存在家庭暴力现象,而在家庭暴力受害者中有近15%是男性。

  陈安兰称,从男性遭受家庭暴力袭击的情况来看,主要表现为女性的经济收入远远高于男性,男性下岗后收入微薄或年老体弱,在家中挺不起腰板,家庭地位降低;夫妻俩体力上的差距,女性长得高大强悍,男性却矮小瘦弱,感情基础又不是很好;女性有了外遇,看男性越来越不顺眼,一旦被男性发现不轨行为,自恃外面有了靠山,对男性大打出手,甚至有的还联合第三者殴打男性。

  市婚姻指导中心负责人李晋伟认为,相比女人遭遇家庭暴力,男人遭遇家庭暴力,可能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因为孩子总认为父亲是保护神,一旦父亲的这种形象坍塌,孩子更易缺乏安全感,就会产生心理缺陷。由于面子、性格等多方原因,重庆男人面临此问题时,也多数选择“关上自家门,保持沉默”。

  “男性遭遇家庭暴力,同样可以向妇联寻求帮助和维权。”张小红称。

  遭遇家暴首先要留下证据

  “当自己遭遇到家庭暴力时,首先要想到留下证据。”陈安兰称,要将被殴打致伤的部位拍摄成照片保留下来,并在24小时之内向当地警方报警并开验伤单,或者到附近医院去验伤。如果伤势较重,费用较大,可以要求损害赔偿。

  此外,她建议如果遭受家暴,可以去对方的单位、当地的居委会、街道,区、市的妇联反映情况,请求帮助或咨询律师,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依据《婚姻法》第43条,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当事人单位应当对家庭暴力进行劝阻调解。

  陈安兰认为,反对家庭暴力,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但是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可能有人会认为家庭暴力是家里的事情,是一种隐私,不可外扬。

  “许多市民都以为家庭暴力现象即使存在也是极少数。”陈安兰称,大家以为文化素质高的家庭就没有家庭暴力,但据她了解,施暴者中多数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信任理解宽容可避免家暴

  马善祥指出,要想避免家庭暴力、营造和谐婚姻生活,“信任、理解、宽容”这三个词起着重要的作用。

  “信任,相信而敢于托付,这是夫妻感情的基础所在。”马善祥称,没有信任,不但不能保证爱情的专一,还会破坏对方心理平衡,对家庭生活感到厌倦,对爱人产生反感,其结果只能使婚姻破裂。

  其次是理解,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每个人的爱好不同,尽可能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并为对方提供方便。否则,失落感便会油然而生,不满、烦恼、怨恨也会接踵而至,进而导致各种不和谐因素。

  马善祥认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的时候不妨闭上一只眼睛。人的自尊心从小就有,一旦受到损害,便会痛苦不已。如果受到尊重,则会感到欣慰和满足。任何训斥或轻视贬低爱人的做法都会损害对方的自尊心。

  家暴之所以受到特别关注,是因为它极大地危害社会治安、家庭稳定以及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

  1.对受害者

  在调查中,多数受害者都是在被施暴时惨遭残害。暴力行为严重地侵犯了受害者的人身权利。

  2.对家庭

  在一个家庭中,经常发生家庭暴力,必然影响夫妻感情。当妻子无法忍受其丈夫的暴力时,以选择离婚、离家出走、甚至以暴抗暴等途径摆脱遭受的暴力,致使家庭破裂、毁灭。

  3.对子女

  经常发生家庭暴力的家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特别是直接对孩子施暴时,更容易使孩子的情绪产生恐惧、焦虑、厌世的心理,轻则影响孩子的情绪,让他们感到自卑、孤独,影响学习和生活;严重时,孩子们会离家出走、荒废学业,甚至还走上犯罪的道路。

【编辑:王安宁】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