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书记多坐地铁民众才不会质疑“偶遇”

2014年01月02日 11:00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地铁偶遇市委书记”被舆论关注,实质上隐含着对时下一些官员作风过于飘忽、高蹈的批评。

  2013年岁尾,正在地铁采访的郑州电视台记者“偶遇”也来乘地铁的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遂一路相随,跟拍采访。这则“地铁偶遇市委书记”的新闻,次日即遭到舆论质疑:真的是偶遇吗?新京报记者对此求证时,涉事各方均表示“非事先安排的”。

  郑州首条地铁刚开通,地方一把手去体验下,无论是否基于具体公务“担心迟到”的原因,都挺正常。即便它是出于宏观调研的需要,坐坐地铁、听取民意……这样的“下基层”场景也很正常,犯不着一惊一乍。事实上,官员亲自走一走、看一看,与仅仅听听汇报、批批文件相比,也能获得更丰富、更真实的信息。就此而言,没必要对市委书记坐地铁抱“先入为主”的怀疑——哪怕它听起来挺新奇。

  但“地铁偶遇市委书记”,引发“炸开了锅”式的舆论反响,甚至被质疑“偶遇”是不是被安排好的,究其根源,就在于类似的事情太少见:一方面,尽管中央一再强调转变作风,多搞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中央领导也率先垂范,但具体到现实情境中,民众还是鲜见地方主要官员下来体察民情。即便偶或下去调研,往往也前呼后拥,走走过场而已,甚至沦为“被调研”。另一方面,因为类似的事情稀缺,新闻媒体往往就会刻意强调并放大这种稀缺,甚至以“偶遇”作为难得的新闻……由此也就会引发普遍质疑。

  因此,表面上看,网民质疑的是“偶遇”是否真实,实质上却隐含着对时下一些官员作风过于飘忽、高蹈的批评。平时浮在上面,有时下下基层,则还要摆出一些假模假式的姿势,这样的情形不免恼人。类似的情绪记忆多了,一旦遇上真实的官员调研,也会疑窦丛生。

  当然,个中也不乏期待,期待官员们能够真正深入群众,到市井闾巷里接接地气,到车站市场里面感受民生,多一点实事求是之心,少一些摆弄作秀之意。可以想见,若是“书记乘地铁”这样的事情多了,也就无所谓“偶遇”不“偶遇”了。而媒体在选择新闻的时候,也能以平常心视之,不会以“偶遇”之类的题目刺激民众情绪。

  “地铁偶遇市委书记”被拔高,才是不正常。它能成新闻,归根结底在于是“偶”遇,而非“常”遇。而在现代政治的运作中,官员的身影本就该多出现在民众中间。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