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长沙晚报评论:对污染企业要怒斥也要自省

2014年01月02日 13:10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日前,宁波市副市长陈奕君在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有机废气整治工作会议上,点名批评了一些企业家只知道赚钱、不知道社会责任的做法。针对某化工企业被环保局执法支队查处,托人说情希望边生产边改造,陈奕君痛斥道:“这是断子绝孙的钱,你都敢赚?!”(1月1日《都市快报》)

  根据当地官方的数据,宁波2013年的灰霾天数为138天,占一年天数三分之一还多。生活在这样的城市,呼吸都成问题,遑论其他!也难怪市民怨声载道。主管环保的副市长对污染企业的怒斥,道出了市民的心声,言辞激烈,痛快淋漓。

  从报道来看,宁波市政府和环保部门对空气污染的认识,还是比较客观的:承认灰霾天气和空气污染有外来污染的作用,但主要还是本地污染,工业排放是主因。这比起某些地方面对老百姓的抱怨,将雾霾说成是“其他地方吹来的”,欺骗老百姓,要诚恳、务实得多。而且,对被要求停产、托人来说情的污染企业,态度坚决,不予通融,也比那些为了税收和GDP,一边找借口、一边纵容污染企业照常生产的地方政府值得肯定。

  但是,这位副市长的“怒斥”,并未获得网民的一片叫好,反而质疑声不断。许多网民认为,板子只打在那些缺乏“道德血液”的企业身上,有失偏颇。这位怒斥污染企业的副市长说:“个别中外合资企业,占了我们五六千亩土地,产出就那么几个亿,污染全部在我们当地。这样的企业我们不要。”仔细想想,在这义正词严的背后,却掩盖了一个问题:这么一个占地几千亩,高排放、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企业,当时是怎么引进来的?那些负责对引进企业发放“通行证”的部门和领导,为何没能当好“守门员”?污染企业这么多年边生产边污染,直至造成现在这种全城“呼吸困难”的严重局面,监督执法者又在哪里?对这些,这位副市长却只字未提。诚如有人指出,我们的环保法不严厉,处罚力度不够,使污染企业的违法成本过低。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当地政府以往GDP至上的政绩观恐怕也难辞其咎。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躬身自省、吸取教训,杜绝污染企业进门,比先引进、后驱赶更重要。

  而且,将不环保的企业“赶”出宁波,虽有必要,在方式方法上却有待斟酌。一家企业,哪怕是污染企业,投资不小,这样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不但企业可能遭受巨大损失,也有损政府的公信力。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当初既是“请”来的,“送”的时候也不能毫不留情。督促、帮助其整改,整改实在到不了位需要搬迁甚至取缔的,也应积极沟通协调,尽力保障企业和职工的利益。这不是为污染企业开脱,而是为了使事情做得更圆满,更人性化,以免激起新的矛盾。

  官员“怒斥”之类的新闻发生过不少。领导干部个性鲜明、声色俱厉的发言,固然容易吸人眼球,但无疑有些也包含着个人意志和情绪化的成分。剔除这些成分,理性、客观、全面地思考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对事情的解决或许不无裨益,不能说的只图说得痛快,听的只图听得痛快,而实际于事无补。(本报评论员 颜新武)

【编辑:柳龙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