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行动起来根治灰霾 应急之外还需治本

2014年01月02日 15:39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2013年12月13日,广州空气质量呈中度污染,城市笼罩在一片雾霾之中 羊城晚报记者 宋金峪 摄

  羊城晚报记者 杨辉 通讯员 游路西 靳颖姝

  一句话

  说梦想

  “我的梦,就是希望一起床就能看到灿烂的太阳。”

  2013年12月24日,北京朝阳区有市民戴防毒面具出行。而研究PM2.5健康影响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连口罩也没戴就去上班,“戴不戴意义不大,戴的方法不正确很多污染物还是漏进呼吸系统。”潘小川说,人体有适应过程,多年生活在污染环境中的北京人对污染敏感度相对不高。

  今年入冬来,除了传统重灾区东北和京津冀继续出现严重空气污染,海口、西藏也出现灰霾。12月来的这一轮灰霾波及全国25个省份、100多个大中城市,平均灰霾天数创52年来之最。

  不过,灰霾的污染成因、触发机制,科学界和官方都还搞不清,公众只能“霾头苦吸”。“基础研究方面,我们需要投入更大的力量。”大气专家说。

  雾霾严重 举国关注

  2013年12月初,凤凰网驻北京工作的一名女编辑从南方培训完回到北京,和友人开玩笑说:“还是南方好,回北京继续为了十几万一平方米的房子,‘霾’头苦干。”

  话音刚落,12月11日海岛城市海口就陷入灰霾,部分高速路能见度不足60米,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韩保光称,海口已经达到了雾霾的条件。“连海南都中招,看来想呼吸新鲜空气只能去西藏。”有网友感慨。

  然而西藏也未能幸免。12月19日,以蓝天白云著称的拉萨出现浮尘天气,地区能见度差,不少人因此染上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据拉萨贡嘎机场介绍,由于能见度不足五公里,不能满足降落条件,发生飞机返航。

  东部,12月5日的上海部分地区能见度小于200米,多条高速公路封闭,轮渡、航班都受到影响,6日更升级为重度霾。“‘魔都’变‘雾都’了!”上海网友惊呼。

  灰霾里,广州广雅小学三年四班小学生黄文昱在日记写道:“空气还是有点刺鼻,什么时候我才能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气呢?我能为环境改善做些什么呢?”

  环保部称,2013年12月16日至24日的9天中,全国确定重度及以上污染城市共45个。

  灰霾成因 研究不够

  对于灰霾天的危害,潘小川说:“我们一直在进行对大气污染包括PM2.5和人群发病率关系的研究,我们发现,空气中每增加10微克即1个单位的污染物,北京会增加了千分之一的死亡率,而广州则增加千分之二,即污染天气下,广州比北京多死一倍的人。”

  而污染成因依然“蒙查查”。环保部门表示燃煤、工业企业排放、机动车污染和工地扬尘是几大原因。广东省环保厅大气首席专家、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钟流举则坦言:“只知道污染大数,具体原因有待研究。”

  “在基础研究上面,需要做更深入的数据研究工作,才能知道污染的原因。”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王雪梅说,我国污染原因和外国不同,拿国外的研究到国内行不通。比如2013年末的这一次中国灰霾污染的重点污染源和敏感源是什么,学界仍然不知道。不知道原因,也就无法问责官员。

  “科学界还需要做更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减少重污染发生机会,才是我们追求的。”钟流举说。他认为中国960万平方公里,才2000个监测点,对于研究来说数量还不够,需要建设更多不同研究目的的空气监测站。

  应急之外 还需治本

  重污染天气情况下,各地纷纷拿出了重污染应对方案:去年10月22日北京发布了《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空气污染达红色预警时,机动车将实行单双号限行,其中本市公务用车在单双号行驶的基础上,再停驶全部公务车辆的30%,中小学将停课。5天后预案首次启动。11月27日广州公布了类似的方案。

  但诸多方案对驱散灰霾效果并不好。“出现空气质量重污染后,人的力量是很难跟天气对抗。所以只能提前做好减排。”钟流举说。12月4日开始,佛山的重污染预案启动几天,污染形势不降反升。杭州市环境监测站负责人表示,环境污染整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预案在短期内可能很难有明显的效果。广东省环保厅大气处处长陈文韬表达了同样观点:预案只能缓解污染,无法彻底解决灰霾。

  各地预警方案处罚机制约束力低也饱受诟病。广州市人大代表刘莲香评价广州预警方案说:“大气污染,灰霾预警这块,光靠环保部门不行,必须是政府统筹,政府官员没有维护好空气质量必须被问责。”

  潘小川则表示,预警的目的是保护老百姓健康,因此各地预案要更多考虑当地民众感受,而非千篇一律。比如广州人比北京对灰霾更加敏感,因此广州的预案要比北京更加收紧指标。“根据本地情况制订方案才更接地气。”

  举国治霾

  向谁开战

  各地“战霾”手段五花八门。比如全国空气污染最重的河北,启动炸毁钢铁企业高炉“周日行动”,减少炼铁、炼钢产能1100余万吨。

  王雪梅建议,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污染实践,对中国有很好的借鉴,“政府要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同时,城市结构也需要调整”。

  但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并非易事,广东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无法改变,有地方环保局局长坦言,GDP增长压力下每年的煤电、机动车数量根本减少不了,环保部门可以作为的只有在科学精细化管理上下工夫。

  潘小川认为中国现在老是强调政府责任思路不对。“应该用市场力量治理空气污染,通过市场来鼓励排污的企业少排污,而不是靠政府强制关停企业。”

  环保人士陈嘉俊则提出了一个问题:“公众都觉得空气污染很严重,政府需要治理,但很少有人会说:我能做什么。很少人自己真正去行动。污染如此严重。公众却懒得行动。”

【编辑:王安宁】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