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院士造假推荐人应担责

2014年01月08日 09:42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医生王正敏被举报论文抄袭。王正敏2005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时候,一共有7名院士推荐人。最近,其中4名推荐人向中国科学院写联名信,要求中科院对王正敏予以除名(1月7日新华网)。

  作为推荐人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新垣坦承,自身也存在审查不严,承认有责任也应该承担责任。确实,4名推荐人轻信推荐,连《增选候选人论著目录附件材料》都没有审查。民众担忧的是,这种走过场普遍存在于院士选举的过程与结果中,看似缜密的程序沦为摆设。作为审核院士资格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此轻易被突破,直接导致造假成本大大降低,从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院士造假的行为。

  有责任的不仅是造假院士推荐人,院士现行制度存在诸多问题,这早已是社会共识。而从技术层面说,破解这些问题难度并不高,正如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了要改革院士的遴选和管理体制,实行院士的退休和退出制度。院士制度改革就是要突破一道道坎,最大的坎往往是无形的,是既得利益的坎。尤其是作为院士制度的管理者,需要捐建自我的权力,把一些“院士GDP”割舍掉,这种改革阵痛是不可避免的。管理者必须认清自身以往管理方式存在的不足,先拿自我开刀。

  院士改革去利益化说易行难,单凭管理者自觉是不可靠的,能够像刘新垣那样勇于承认并承担错误的,目前还是少数。院士制度存在的问题,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折射出利益各方的小算盘,打破看似顽固的格局,必须借助制度外围的改革倒逼,用院士制度加大民主化、独立化、社会化去求解。(广东 毕舸/读者)

【编辑:张培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