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东东莞市本级财政首次突破400亿元大关

2014年01月08日 10:28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昨日上午,分组会议上,人大代表在认真研读材料。 记者 胡国球 摄

  在全市经济转型提速的拉动下,东莞市本级财政2013年首次突破400亿元大关。昨日在“两会”现场,东莞市财政局局长罗军文结合民生领域支出投入、一般性项目支出压减、政府负债风险防范等热点对2014年市一级财政预算报告进行深入解读。

  去年税收增幅达18.7%

  据统计,2013年,东莞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9亿元,同比增长14.8%,首次突破400亿元大关,收入增速在珠三角七市中排名第四,高于广州、佛山和中山市。

  据罗军文介绍,2013年东莞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比达81.1%,比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税收占比在全省中仅次于深圳市,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

  2013年东莞全市公共财政收入增速较快,主要是得益于该市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2013年,东莞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幅达到9.7%,有效带动各项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其中税收收入增幅达到18.7%。

  作为支柱产业的制造业对东莞的税收收入贡献最大,与之相关的增值税收入增收15亿元,增幅达到17%,城市维护建设税增收9亿元,增长33%;其次是房地产业,相关的契税增收8.4亿元,增长34.1%,土地增值税增收2.3亿元,增长17.2%。目前,东莞市的制造业占全市税收收入的比例约为45%,房地产约25%,其他行业占30%,税收收入结构相对均衡。

  一般性项目支出压减5%

  在民生领域,2013年,东莞市本级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达到229.7亿元,比2012年增加24.4亿元,同比增长11.9%。罗军文透露,2014年,市本级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将进一步增加,共计237.4亿元,同比增加7.7亿元,占市本级安排支出的比例约为75%。

  “在市本级财力增加不多的情况下,民生方面增加投入的资金占比相对较高。”罗军文分析,从预算数看,民生支出的增幅并没有2013年高,但民生支出不能仅看预算数。在预算数之外,市财政2014年还预留了10亿元的预备金,较前一年同比增加4亿元,主要考虑就是将根据财政实际支出需要,尽量在必要时拿出预备金多向民生领域倾斜。

  另一方面,2014年,东莞将继续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有关要求,做到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三公”经费只减不增。

  值得关注的是,市一级预算单位将统一实行“两取消一压减”,即取消部门机动经费和机关工作人员轮训费(机关工作人员培训今后将由组织和人事部门统一组织开展),并对部门一般性项目支出统一按5%比例压减。

  罗军文透露,市政府希望通过上述措施优化支出结构,盘活存量,挤出更多的资金用于保障重点投入和民生投入。以2013年停建楼堂馆所所节省下来的基建资金为例,结余下来的部分已结转到2014年用于民生方面的基建支出。

  新增设立10亿元防范风险储备金

  与往年相比,2014年的市本级财政预算新增设立了10亿元的防范风险储备金。

  对于这一笔防范风险储备金的用途,罗军文解释称,近年来,东莞市先后启动轨道交通、水乡特色经济区、大学创新城以及粤海产业园等重大项目的投融资工作,预期市本级政府债务将有所增加。

  “以轨道交通为例,仅R2线一条线路的计划投资规模就多达200多亿元,加上现在R1线和R3线已获得上级批准建设,届时轨道交通的投资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要建设这些轨道交通未来必然需要增加市一级政府债务。”罗军文说,目前,东莞市本级债务总额总体处于可控范围,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为防范未来财政运行风险,2014年预算中新增设立防范风险储备金10亿元,主要用于全市重大建设项目的还本付息、转贷和全市突发性支出,旨在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

  与此同时,在镇街负债方面,东莞将实行政府债务风险等级分类管理,其中重点监控类镇街原则上每年在本级税收分成新增部分至少提留1/3建立偿债准备金。

  在村组负债方面,市政府将推动集体增资减债,严禁过度分红甚至借债分红。凡有银信借款的村,要在每年积累或土地转让收益中提留一定比例用于还债。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