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传统节日表象热闹与文化式微:腊八只剩下“喝粥”?

2014年01月08日 18:4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当腊八节成了“粥节”、端午节成了“粽子节”、中秋节成了“月饼节”……这个时代,中国传统节日只是某种饮食文化的代名词?

  尽管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这一改变对保护民族传统节日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文化传承的断层,导致增设假日的初衷并未真正被实现。传统节日如何与现代人理念共融合,从而得以传承?

  “舌尖上”的节日

  “问起朋友,80后的都不知道今天是腊八节,更别提90后了。”聊到这个话题,网友“YCY”在微信朋友圈里不禁感慨,由于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内涵缺乏了解,很多年轻人对节日的最直观认识就是可以放假。而对腊八这种出现在工作日中的节日,就更没有过节的意识。似乎按照字面的理解,腊八最终就只剩下做一件事——喝腊八粥。

  其实,腊八节起源于古代的“腊祭”,它向人们传递进入“年关”的信号。“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相传最早始于宋代,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各地老百姓最传统、最讲究的习俗。”浙江民俗学家陈华文说,历史上曾涌现出一大批专为腊八节而创作的诗词作品。

  不仅是腊八,大多数人对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的认知也仅停留在“舌尖上”。一份针对中学生的调查表明,关于端午节,只知道吃粽子的占被调查者的67.41%;关于中秋节,只知道吃月饼的占了被调查者的78.89%。

  而记者调查发现,如今,腊八粥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今天,腊八粥香似乎也只能在传统的寺庙窥见真颜,很多普通人家都不会特地去做腊八粥。”有学者担心,长此以往,腊八不仅难以承载“倡导节俭”的意义,甚至其传统食文化的内涵也会被慢慢消解。

  没有“狂欢”的节日

  当春节、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在海外日益被关注的同时,这些传统节日在本土似乎却不那么热闹。旅居德国的张源告诉记者,国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似乎对传统节日也越来越淡漠。“咱们中国人自己的节日,为什么不能像西方的圣诞、新年一样,也来点狂欢呢?”

  “除春节之外,似乎其他传统节日都不容易炒作起节日的气氛。”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阳认为,春节的社火、元宵节的灯会、端午节的赛龙舟等民俗活动,大体上都与中国农业社会的生活、生产方式相关联,其内容、仪式也是在农业社会时期形成的。“现代都市人,自然没有太大的兴趣。”

  此外,这些活动在传统时代,往往都是地方政府、民间社团、会社等组织操办,但现代社会中,这些团体组织已经没有了,政府操办这一类的事情也不多,因此公共活动也就越来越少。“民间力量在节日中日渐式微,是传统节日冷清的原因之一。”杨阳说。

  缺失“仪式感”的“时间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教授萧放曾指出,传承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节日体系曾经面临全面颠覆的厄运,传统的年节礼俗被大量遗弃,本来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年节,因为相关仪式礼俗的大量消失而变成浮泛的“时间单位”。

  “仪式感缺失,确实是民俗节日逐渐失去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恬认为,日本和韩国的传统节日仪式感就很强,而且具有号召力,这与全社会的共识和认知是分不开的。

  今年3月,人民网曾经针对“中国人节日观”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民意调查。其中62.6%的受访者认为应强化传统节日文化教育,38%以上的受访者应该精心组织重要的传统节庆活动,以及让年轻人积极参与其中。

  如果传统节日没有与现代契合的意涵,迟早会退出人们的记忆。专家呼吁,要保护,必须拂去“蒙尘”的传统节日的仪式感。

  “以腊八为例,事实上,关于腊八节的所有民间传说,都指向了‘倡导节俭’的理念。”陈华文认为,倡导节俭与现代人的理性节约、低碳环保的观念不谋而合,应该把这个理念更好地融合进去。“将腊八设为节俭日,或可使腊八的传统文化重新发扬光大。”(记者段菁菁)

【编辑:姚培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