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杭州节前首趟临客出发 最高时速达120公里/小时

2014年01月09日 08:49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杭州节前首趟临客出发最高时速达120公里/小时
本报记者(右)正在车厢前进行检票工作
火车要出发了,一个孩子留给杭州一个调皮的吻

  “再见,杭州,我们明年见。”

  12岁的贵阳男孩丁丁,调皮地隔着车窗向月台上的记者挥了挥手。刚刚从候车室里出来准备上车时,他告诉记者,明年他还要回来,还要去杭图看那本没看完的《哈利波特》。

  昨晚9点20分,载着丁丁的L199次临时旅客列车从杭州城站缓缓开出,向着贵阳方向呼啸而去——这是铁路杭州站节前开出的首趟临客。

  春运,就在一场冬雨中,鸣枪起跑了——在这首趟临客中,本报记者以乘务员的身份和归家者一起踏上春运路。

  出来打工五六年

  第一次没排队买票

  “今年的票是用手机买的,这还是第一次不用排队回家。” ——贵阳人唐家兵

  昨天晚上八点,记者来到城站火车站。穿着橙色外衣的L199次列车已经静静地停靠在了二号站台上。不是大家印象中的绿皮火车,这趟L199次临客,全列共有17节,最高时速能到120公里/小时。“春运的时候,为了能增加运力,我们把所有的卧铺车厢改成卧代座的形式,每节卧铺车厢能多坐20多名旅客。”列车长汪海波说。

  此时的第五、六候车室里,已经挤满了准备回家的外来务工人员。

  虽然要坐28个小时的火车,第三天的凌晨才能到贵阳,但是唐家兵还是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他带着妻子、儿媳和孙女,在下午4点多赶到了城站准备候车。

  “2013年,我最高兴的是得了一个孙女。”44岁的唐家兵说,自己出来打工五六年了,以前回家过年,要排通宵的队伍,“今年第一次不用排队,是用手机买的票,多用几次也就会了,还挺方便的。不过要早点订,迟了也会没票。”

  唐家兵,只是众多归家人的缩影——昨天,杭州站和杭州东站发送旅客9.5万人次。与去年相比,2014年的春节提前了。目前,从浙江前往云贵川方向的返乡客流已经提前启动。比如昨天的首趟临客车票,在发车前就已全部售完。

  低价盒饭不断供

  暖气也够足

  “今年这趟车不错啊,有暖气,再也不用晚上挨冻了。” ——安顺小伙小金

  晚上八点半左右,旅客们开始陆续上车。记者上车看了看车厢里的环境——

  早在出发前,列车乘务员已经为每个座椅套上了座套,地板也扫得干干净净。“我们早上就开始在车库里打扫车厢了,虽然这是临客车,不过卫生服务不比正班车差。”汪海波说。

  春运的火车上,吃饭是关键。记者也特意跑到餐车上一探究竟,发现厨师们已经开始忙活起来晚上的夜宵了。“今天晚上主要提供酸辣粉,量大价廉,五块钱一份,以前不少坐普速车的旅客都喜欢买这个。”

  餐车有48个座位,除了夜宵,餐车也供应炒菜和盒饭。以盒饭为例,价格不算贵。根据配菜不同分为10元、15元两种档次,而且不断供:15元的盒饭有宫爆鸡丁、炒鸡蛋、粉条等;10元,就能吃上肉丝香干,炒包菜和榨菜丝等。“根据往年每次出乘的统计,这两个档次的盒饭卖得最火,小车往返一趟就差不多空了。”

  杭州发车时,车上坐满了一半多,但一到义乌,上车的旅客立刻将车厢挤爆了。记者特意看了一眼温度计:23度,算得上温暖如春。

  不少人都开始脱去外套。“今年这趟车不错啊,有暖气,再也不用晚上挨冻了,如果能有卧铺睡一觉就更舒服了。”来自贵州安顺的小金说,前两年,他在广东打工时回家坐的都是绿皮车,晚上冷风四溢,整车人冻得直打哆嗦,今年临客换成空调车后,这乘车环境就舒服多了。

  站在过道上的王荣芳今年29岁,他是萧山的建筑工人,这次和工友们一起回家,只买到了站票。虽然要站28个小时,但小王却毫不担心。他拍拍随身带着的行李箱,“我把这个一搁,就能坐着回家了。”

  有人发烧有人迷路

  记者“客串”乘务员

  “做一个乘务员,就得做好站上一路忙上一宿的准备。” ——列车长汪海波

  在征得杭州客运段的同意后,昨晚本报记者穿上了铁路制服,戴上了大盖帽,化身春运首班临客的乘务员,体验一把回家路的感觉。

  记者担当的是6号车厢的乘务工作。晚上八点半,记者站在6号车厢前,迎接旅客。汪海波告诉记者,别小看验票,“其实看似机械但真的很重要,每一位旅客手中的车票都要仔细看一看,经常有些旅客因为急着回家会上错车厢甚至上错车次,所以作为春运列车员首先得帮他们‘把把关’。”

  正说着,一位背着大包,手上还拎着两只硕大编织袋的年轻男子走了过来。“您好,请出示下车票。”记者说。

  可没想到,这位年轻人却憋红了脸:“我找不到座位了,怎么办?”

  “进入车厢往左拐,你可以看着贴在墙上的座位号寻找座位。”记者接过他的车票,看了一眼,还真被汪车长说着了,原来是走错了车厢。

  回到车厢里,又开始忙活着整理行李了。“行李架物品要摆放牢固整齐,作为乘务员你需要帮助旅客整理行李,否则那些大件行李万一掉下来可不是闹着玩的。”记者在车长的指导下,好不容易忙活一圈下来,早已经是满头大汗。

  列车开过义乌不久,8号车厢一位焦急的母亲朱大姐找到了汪车长,“我的孩子发高烧了。”

  记者跟着汪车长来到8号车厢,2岁的男孩新新小脸涨得通红,不停地哭闹着。记者拿过医药箱里的体温计,帮孩子量起了体温,汪车长则在旁边一个劲地逗孩子开心。

  记者一看温度:39度6。我们赶紧拿来一些退烧药,然后让朱大姐帮孩子做一些物理降温。所幸,做了物理降温后,新新渐渐安静了下来。

  还没歇上一口气,下一站就要到了——记者把车厢号牌挂在车门口,并且放下安全渡板,悬挂好了安全警示带,在车门口再一次立岗迎接旅客。低温冻得记者直打寒颤,嘴里呼出一口口白气。

  原来,回家路真的一点都不容易。(本报记者 吴崇远 孙燕/文 魏志阳 于诗奇 陈嘉澍/摄)

【编辑:柳龙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