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复旦被指造假院士谈举报人:他要做我终身荣誉秘书

2014年01月12日 15:48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复旦被指造假院士谈举报人:他要做我终身荣誉秘书
王正敏 据复旦官网
王宇澄 受访者供图

  过去几天里,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耳鼻喉医院教授王正敏被学生王宇澄举报学术作假的消息,因王正敏及中科院分别作出首次回应而再度回到公众视野。羊城晚报记者近日在上海采访了师徒两人。

  师徒

  羊城晚报:作为秘书,王宇澄参与了王正敏申报院士的工作,当时是否就清楚申报材料存在作假等问题?当时的师徒俩的关系如何?

  王宇澄:我不想说以前的事情。如果当年我就知道他作假,那我就是“同案犯”,我现在又怎能举报他?材料是经过我手了,但是材料也经过了其他很多人的手。

  王正敏:王宇澄确实是帮我做了些工作。我在申报院士的时候,他帮我整理了一些材料,也通过他的私人关系,让我们能够和两三个院士见面,请他们做我的推荐人,其中两位都同意了,其中一人本来就愿意给我做,另外一位事先不认识,但是他知道我的情况,所以他很愿意做我的推荐人。并不是说谁去介绍,就会同意做我的推荐人,要看你是否值得他做推荐人。这方面对他(指王宇澄)的工作我表示感谢。

  王宇澄对媒体说,后来自己第一年副高职称没有评上,就是因为我投了唯一的反对票,所以他没有破格晋升。其实,我非但没有反对他,还帮他,推荐他。他的这个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事实上我对他的照顾比对其他医生的照顾还要多。我带他做了好几例难度比较高的手术,亲自教导。一般在我们学科,我这个年纪和资历的医生不会直接带那么年轻的医生。我还把他推荐到我的老师那里,给他一个去苏黎世大学进修学习三个月的机会,让他有更多的见识。我申请科研项目,也挂着他的名;我们拿到科研奖励,他也有份;我们有津贴或劳务费,也给他一些。我身为老师所能做的也就是这些了。

  抄袭

  羊城晚报:在王宇澄的举报材料中,提到王正敏申报院士时一共提交了三本个人专著,都存在严重的抄袭问题。

  王宇澄:比如,2005年王正敏申报院士时,《耳显微外科》是他全部三本个人专著中第一本。在此书的序言及内文中,只字未提参考了他的老师——国际耳-颅底显微外科先驱、侧颅底外科之父Ugo Fisch教授的专著,也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文献,抄袭内容仅图片部分就达100多幅。第二本专著《颅底外科学》在第七节中抄袭内容仅图片部分就达20多幅,第三本专著中涉嫌抄袭剽窃的图片就达200多幅。

  王正敏:我引用的老师的图是手术的图解,没有在这个图解边上写上老师的名字,但是在两书里面有13处地方都注明了。书的文字里面凡是谈到我的老师Ugo Fisch手术的时候,也都写了他的名字,这个名字写的时候是包括文字介绍和它的图解在内的。但是图旁没有注明。出版社认为文字里注明了,图上就不要再注明了。图也不是直接拷贝下来的,是按照规定重新画的。解剖图都是差不多的,变化不是太大,这个可能是我们做得(不够),也是我不满意的地方。但是图旁没有注明这种做法,在2004年以前出版的很多医学书中是比较普遍的。这是当时的历史原因。现在我们要跟国际接轨,当然会要求做得更好一些。

  王宇澄:改革开放那么久了,怎么可能还有这种历史原因?这是在偷换概念。王正敏第一部专著,抄袭的是Ugo Fisch教授的《Tympanoplasty and Stapedectomy》。Fisch在这本书的序言里明确说了:“本书特点是给医生或者相关人士的继续教育课程,为了便于理解,我用了亲自绘图的方式处理图片。这本书基本都是图,大图套小图,基本就是用图片说话,代表我们这一派的学术思想。”1989年王正敏的《耳显微外科》在国内出版后,大家都认为这是王正敏的原创。可这些图跟解剖图不一样,医学书里面,解剖图可以通用,但这都是手绘图,不同流派的风格做法都不一样。

  羊城晚报:Fisch教授对于王正敏专著中引用他的图片是否知情?

  王正敏:我的老师非常高兴,因为他的手术被推广到了中国,在中国有了很高的知名度。他看到我书里面有他的名字,所以他很愿意做一个序,这个序里面就讲我引用他的图是非常小心谨慎的,而且这个图能够使读者对手术有很好的理解,做了这么一个评价。

  王宇澄:2005年第三本专著,确实是Fisch教授写的序,因为我当时是王正敏秘书,所以对这个来龙去脉完全清楚。因为Fisch教授不懂中文,所以当时王正敏就提供了一个英文目录给老师,老师看了目录就给他写了序,根本不知道有图片的事情。现在他知道我和王正敏有纷争,不过我不清楚他是否知道王正敏目前面临的情况。

  论文

  羊城晚报:王宇澄还提到,王正敏申报院士的材料中,有大量将普通文章冒充正式论文、一稿多投并全部列入作品名录的情况。

  王正敏:在我们申报院士的时候,申报申请书里可以写三项成果。一项是代表性论文,要有十篇,第二个是专利,第三是人家的评价。另外一个附件叫做论著目录,它不是研究成果,只代表曾经发表了哪些东西。所以只要是向杂志发表的、公开发表的,我都写到目录中了。其中涉及一些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论文,哪些东西呢?教学园地,我们的编辑部说能不能把你的手术、你已经发表的书里面的这些手术转载一下。书人家买不到,能否转载一下,也可以方便人家看看,所以我们列了一个教学园地,就又把我书上的手术写上去。我作为院士来讲,特别是像我们做医生的,不应该只是说我有多少SCI论文,不能光追求这些东西,还应该有教学方面的,希望给那些年轻医生各方面的学习材料。还有一些是写我自己的培养研究生的理念,也有的是我们杂志怎么办,我写了发刊词。这也是想给科学院知道,我这个院士并不是在实验室、临床里面跑来跑去,我还关心着更大的事件,这个事件就是教学。还有其他的一些交流心得的学术观点之类的东西,这都是在目录中可以看得出来的。整个的目录内容都不是作为科研成果的,你写得多也好,写得少也好,对评选没有什么影响。

  王宇澄:他号称拿到了瑞士的博士学位,他不知道这种评选需要的是不是学术论文?这么基本的要求都不懂?中科院评选是最重视论文的,袁隆平当年就因为论文少没有评上,后来转去了工程院当院士。

  举报

  羊城晚报:是什么原因让学生“告”老师?

  王正敏:有一天,他突然拿了一个题目叫做《我的爱徒王宇澄培养计划》给我,里面用我的口吻拟了稿子。我一看,感觉这个太荒诞了。简单归纳来讲,他要做我的终身荣誉秘书。因为院士是终身荣誉,所以他的秘书也应该享有终身荣誉。我的生活、我的工作,一切都由他来安排。他要我答应。我说:“这怎么能答应?答应了我就连自由也没有了。”后来,科学院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他们那时接到过他的电话,说我很忙,他是我的秘书,要改写我在科学院登记的家庭地址、通讯方式和电子邮件,以后信息都发到他所提供的地方,然后他再转告我。这我怎么能答应呢?因为肯定会有一些不能让他参与的事情。这也是办不到的。他在“培养计划”里要求在两年内做我院耳鼻喉科的学科带头人,即科主任。他的业务很一般,当时他勉强升上了副高,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做到这个位置?我的学生里甚至是医院里比他年资高的、比他优秀的医生多得是。我没有答应他,也没权力答应他,也跟他解释了。我们两人之间所谓的矛盾就这样产生了。其实我没有做什么对不起他的事情,他那么恨我,是我出乎意料的,我到现在也没有搞清楚为什么。

  王宇澄:他现在想偷换概念,把大家引入“师徒恩怨”的故事里去,我不想被他牵着走。我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不想单方面回应他说的“师徒恩怨”,但我愿意在媒体在场的情况下当面和他对质。我现在做的事情,都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等到他的抄袭和作假有定论了,再计利害。

  羊城晚报:人工耳蜗是否有克隆澳大利亚专利的情况?

  王正敏:不存在打开外国的人工耳蜗并克隆它。如果真的那么容易,也不必研究那么多年了,我们不必从1989年开始摸索,到2004年才形成实验室里的第一个数字人工耳蜗。全国有20多个相关的公司与我们在合作,包括三大基本核心技术,所有的部件和材料都是我们在国内找相关单位加工。这是一个非常累的工作,所以我们摸索了很多年,慢慢才在实验室里做成了自己的人工耳蜗。最后的成品基本上是合格了。这都是百里挑一的技术。

  王宇澄:人工耳蜗问题是央视报道说他作假,我并没有参与。

  羊城晚报:有人说你的亲属参与了央视暗访?

  王宇澄:不是,我不知道怎么会有这种说法,这种消息我觉得很可笑。(记者 孙毅蕾)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