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网络论战中的逻辑硬伤

2014年01月13日 15:18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最近关于公务员的讨论此起彼伏,有媒体旗帜鲜明站出来为这一群体代言,比如就养老金制度改革,提出“如果要一味拉平公务员与企业职工的退休待遇,以‘平均主义’偷换‘公平’的概念,将会对公务员产生新的不公。”过去一周,这一观点被很多网民视为谬论并遭到驳斥。

  就“平均主义不能等同于公平”这一观点本身而言,若抛开养老金制度这一特殊语境,其说服力显而易见,只是,正如众多媒体反驳中提到的那样,对于养老金制度改革,公众其诉求并不在于以“平均主义”来替代当前的多轨制,并非患不均而是患不公,而在于要解决养老金的资金来源和分配问题,今后的改革将遵循“贡献越多回报越多”的原则,显然这样的诉求与“平均主义”相距甚远,媒体拿“大锅饭”这样的概念来表达担忧,可谓杞人忧天,无中生有。

  问题是,这样的观点到底是因为智识的缺陷,还是基于天生的偏见?前者难以考证,对于后者,则值得深思。偏见既出,接下来就是论证的问题,互联网上论战层出不穷,精彩纷呈,这其中,充满技术含量的就事论事抑或遍布逻辑硬伤的诡辩,泾渭分明,不可相提并论。就养老金制度改革,媒体担心平均主义代替公平,可谓是论战过程遑顾逻辑的典型,此担忧成立的前提是平均主义的诉求客观存在,若无这一诉求,则意味着是制造靶子,这正是担忧及主张的荒谬之处。

  其实,若注意观察互联网上的论战,就不难发现,充满逻辑硬伤的现象并不鲜见。比如有论者就总结论战中的“假性因果”现象,即将某现象粗暴推定某结果,而忽视了造成结果的其他原因,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任何个别现象都可以被置于宏大的社会矛盾之下,任何个体的不幸遭遇都成了社会的悲剧,类似现象在对突发事件的讨论中尤为明显。它为卸责提供了便利,笔者在《就事论事谈何容易》一文中提到,“法律制度不健全,谈什么守法?”这样的主张,从对个体遭遇的反思到普遍的慨叹,逻辑的硬伤无处不在。

  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的某些取舍,同样可能存在逻辑方面的谬误。前段时间,舆论对疫苗安全的反应颇为敏感,就在媒体对此事大书特书的同时,一篇题为《“乙肝疫苗事件”真的值得当做新闻去报道吗?》的文章让人警醒,文章对“从个案质疑一个产品、一个品牌甚至一个行业”提出了质疑,并提到“相关性是可以极具欺骗性的,即使它在数据上真的很完美。”相关性极容易造成迷惑甚至假象,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读读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的《自杀论》一书,该书列举了可能造成自杀的诸多要素,比如气温,性别等,如果一味沉溺于相关性想象,你或许会感到自杀近在咫尺,而如果对相关性有所质疑,那么你或许可以释然。(何小手)

【编辑:柳龙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