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当有情回家碰到无情市场

2014年01月14日 10:36 来源:郑州日报 参与互动(0)

  随着春运的临近,“火车票价该不该涨价?”的问题再次回到人们视野。经济学家茅于轼近日在一段视频中也谈到了火车票的定价问题,与一般人期望不同,茅于轼呼吁火车票应当涨价。他认为照顾低收入人群的定价规则,对资源的合理分配是有害的。(1月13日《楚天都市报》)

  茅于轼先生经常因为一些舆论,而显得“左右不讨好”。这一次也不例外。其实,注意到茅于轼经济学家的身份以及他看待问题的市场视角,对他的观点应该不会过于惊诧。

  无论是过去“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还是现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其实质都是通过价格杠杆的调节功能实现资源的配置,差别只在于程度不同。以市场视角看,当一种商品需大于供时,提高价格是一个有效办法。现在火车票一票难求,正如茅于轼所说,“火车票价上涨虽然不能增加供给,但是却能够减需求。涨价后,原本乘火车回家过年的人或更换交通工具、或调整返乡时间,最后达到疏散春运人流的效果。”

  可是,13亿人的中国,在40天内如同候鸟一样,要完成一年一度的大迁徙,这是一个基本事实。春运时间的设定是有道理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调整返乡时间,基本不可能;通过调整返乡时间来疏散春运人流,也基本不可能。回家心切的人还是那么多,如果火车票价上涨了,挤走的一部分人群,只能流向其他交通工具。

  由此,一个现实问题是,航空、公路、水运能够支撑起庞大的人流吗?答案是否定的。而且,市场效应不仅仅发生在铁路领域,当其他领域大量出现一票难求时,按照市场观点,航空、公路、水运也应该调高价格。如此出现了一个循环,铁路涨、公路涨、水路涨、航空涨,涨到最后,大家都只能望眼欲穿,只能“记得住乡愁”,而“看不见山、望不见水”、听不到乡音。

  叙述到这里,会发现存在两个逻辑,一个是市场的逻辑,一个是民生的逻辑。从市场逻辑讲,应用价格去调节资源;从民生逻辑讲,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回家愿望,而且让人们走得了走得好。或许能否回家,不是经济学家所关心的——经济学家只关心需求是否能够降下来。但是,回家不仅仅是一个市场问题,更是一个民生问题。正如哈佛大学伦理学教授桑德尔认为的,市场不是万能的,有些领域不适合市场介入,最起码不能仅仅由市场介入。回家就是这样一个领域,发挥价格杠杆作用,确实能够“减需求”,但那么多回不了家的人怎么办?桑德尔还曾经讲过,一些经济学家其实也意识到“市场万能”带来的弊端,只是出于经济学家的自傲与矜持而固守自见。强调市场万能,忽视市场之外还有民生还有公平,这或许就是经济学家的偏见,这或许也是茅于轼屡受指责的根本原因所系。

  回家是有情的,市场是无情的。当有情的回家碰到无情的市场,难道就只能牺牲民生、牺牲亲情、牺牲公平吗?回家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民生问题。要市场经济不要市场社会,一个经济学家或许可以不顾民生,但政府、社会一定要考虑民生。春运要讲“穷人经济学”,这就是其意义所在。(毛建国)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