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破解“城市病” 开出对症“四剂方”

2014年01月14日 13:56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昨日,《中共北京市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发布,破解“城市病”的思路日渐清晰。

  市长王安顺对《决定》进行说明时,从人口调控、大气污染防治、交通治堵、城市精细化管理等四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改革举措,制定人口总量中长期调控目标列入政府议程。

  落实人口调控属地责任

  关于控制人口规模的表述,2012年起消失,代之以“人口服务管理”。不过,时隔一年,去年9月出台的“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中重新出现。

  据了解,北京市人口总体规划曾被定为“到2020年控制在1800万”。但到2010年“六普”时,全市常住人口已达到1961万,提前10年完成了总体规划目标。如何控制人口?这一话题在2008年至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每年均有提及,但自“1800万”的目标被突破后,北京再没设定具体的人口指标。

  此次《决定》再次明确对人口规模的控制,提出要落实中央关于“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要求,科学制定人口总量中长期调控目标,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完善以业控人、以房管人、以证管人等人口调控措施。同时,落实人口调控属地责任,备受关注的居住证制度也将实施。

  六省联防联控大气污染

  当PM2.5第一次被人熟悉时,伴生而来的是政府加强对大气污染的治理。此次《决定》将健全大气污染防治机制作为根治北京“城市病”的举措之一。

  市长王安顺表示,今年将颁布实施《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落实好《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和六省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此外,建立环境监测数据、空气质量预警信息共享机制,完善空气重污染的预警应急和联动机制。

  关于北京市的空气重污染预警措施,此前市环保局曾透露,将综合考虑污染程度和持续时间,增加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排污企业停产减排、中小学校停课等应急措施。为完善应急管理机制,还将实行政府主要负责人负责制。

  严格实施区域限行政策

  对于市民常常抱怨的道路拥堵问题,《决定》也对症下药。交通治堵提出,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完善轨道交通投入、建设、运营机制,优化地面公交线网结构。汽车总量调控政策和区域限行政策也将严格落实,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科技和行政手段,控制机动车的使用强度,引导绿色出行。

  地下管网将综合管理

  《决定》还提到健全城市精细化管理体制机制。王安顺表示,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服务,推进城市管理网格、社会服务网格、社会治安网格有序对接。建立地下管网综合管理体制,提升城市运行监控和预警应急能力,保障水电气热供应和安全运行。启动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规划“三规合一”,加强规划、财政、投资、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的协调配合,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转变职能

  不单纯以GDP增长率评定政绩

  《决定》原文:建立区县差异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不单纯以GDP增长率评定政绩,引导区县把注意力更多集中到落实区县功能定位和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上来。

  解读:区县同质化发展,高端产业功能区统筹不够,是本市产业布局方面的突出问题,王安顺市长在市委三次全会上就明确提出“必须下决心尽快解决”这一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思路就是“不能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不能以生产总值论英雄,更不要为生产总值增长率、排名排位率纠结”。解决这一问题的实现路径则是要突出人口规模、发展质量、生态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区县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降低首都功能核心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考核权重。也就是要切实落实区县功能定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搞清楚“要什么、舍什么”,加强规划引导和统筹协调。

  专家指出,不单纯以GDP增长率评定政绩,并不是说不要经济增长,而是要努力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速度,民生改善、就业比较充分的速度,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经济活力增强、结构调整有成效的速度。 文/本报记者 李天际

  动态修订并公开行政审批目录

  《决定》原文:落实国家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各项部署,提高部门审批下放的同步性、协调性。动态修订并向社会公开行政审批事项目录。

  解读:市编办负责行政审批改革工作的审改组表示,至今本市没有一份对外公开的行政审批目录,行政审批的“底盘”有多大,尚不明确。去年10月,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会上,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就行政审批改革工作的安排做出了部署,指出要抓紧编制《行政审批目录》,“市编办要摸清我市现在保留审批事项底数,牵头编制行政审批目录,并向社会公开,最终实现不在目录的事项不得实施审批。”

  除行政审批目录之外,本市还将配套出台一个办法,即《行政审批目录管理办法》,“对审批事项及相关内容的设立、调整、增减以及审批流程的运转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对于行政审批目录的制订,市编办审改组的组员表示,制定这样一个目录可以保证改革的延续性,“通过这个目录,才会有工作延续性。行政审批事项进来了哪些,出去哪些,都将很清楚。”除此之外,这一目录的意义还在于可以让社会共同监督行政审批事项,“以后没有列入目录的,实施了审批,公民、法人都可以举报。”文/本报记者 林艳

  实施编制三年滚动预算

  《决定》原文: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增强预算的完整性、透明性,提高预算管理绩效水平。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实施编制三年滚动预算。

  解读: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认为,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意味着未来将编制中期预算。中期预算,简单来说是一种预算收支安排超过一年的财政计划,旨在为政府各部门提供各财政年度中的支出预算必须遵守的预算限额,从而有效控制这些部门不断增长的财政支出。

  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一方面是建立跨年度弥补超预算赤字的机制,另一方面是建立中长期重大事项科学论证的机制,对一些重大项目不能一年一定政策,要有长远考虑,通过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强化其对年度预算的约束性。

  用通俗的话解释就是,过去的预算控制是“按计划收,按计划花,当年内必须平衡”,而改革后的预算控制将着重在“花多少、怎么花”上,平衡将不仅仅在一年内,而是在3年、5年甚至更长期中实现,降低各部门在年底把钱突击花完的压力和动力。

  而通过探索编制三年滚动预算,可提高政府施政目标的实现水平,厉行节约,严控成本,把节省出来的钱花在刀刃上,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记者 李天际)

  推行政府权力清单

  《决定》原文:推行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健全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各项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解读:北京现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的区县包括西城和海淀。去年1月西城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全面理清各类行政权力和权力运行流程,将区政府及68个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的9大类6636项行政权力一一公开。例如西城区长的职权有19项,包括主持区政府全面工作、主持区政府决策、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等。

  西城区纪委有关负责人称,通过这项工作,就是要让公众知道政府手中究竟有多少权力,政府部门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防止出现权力不作为和越权行为。

  去年8月,海淀区40个委办局也梳理完成各自的权力清单,共计1037项,成为继西城区之后,北京市第二个公开政府部门权力清单的区县。

  海淀区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负责人表示,公布政府服务事项的细节,可减少市民因不了解具体办理流程而来回跑冤枉路的时间。同时也是为了杜绝不同的工作人员办理手续和办理流程不一样,接受市民监督。下一步,海淀区29个街镇的便民服务事项具体细节也将公开。

  文/本报记者 李天际

  制图/潘璠

【编辑:朱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