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扶老人被讹”新闻的真实考量

2014年01月14日 14:54 来源:山西晚报 参与互动(0)

  也许,世界上所有的记者,在他们一开始学新闻的时候,就会知道两句话,第一句很严肃,“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力”,第二句很通俗,“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两句话并没有矛盾,也不应该有矛盾,但作为一个媒体人,想到如今的一些新闻报道,难免要做一些反思。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有老人在路上摔倒,赶紧扶起。这应该是大多数人不假思索的行为。而受助的老人感念扶助者的好心,说声谢谢,也应该是常理。所以,如果有扶助者不被感谢,反而被讹诈,这属于“人咬狗”之类罕见的事情,媒体当然会报道。

  然而,自从七年前南京“彭宇案”发生之后,报章不断曝光做这种好事反而被讹诈的新闻,在人们的印象中,“人咬狗”的事情,多到变成“狗咬人”了,在百度上搜“扶老人被讹”,能搜出上千万个相关信息、评论、讨论来。就在最近,广东还发生了为证清白,扶老人者自杀的事情。

  这些新闻是真实的吗?绝大多数都是真实的。媒体应不应该报道这样的事件?也不能说不应该。但这样的新闻铺天盖地而来,导致的一个后果是,扶助老人“不假思索”的行为,成为“三思而后不行”的举动。这是我们媒体意图达到的目的吗?

  有个词叫“孕妇效应”,意思是偶然的事情,因为自己的关注,而觉得那是种普遍的现象。“扶老人被讹”的一再见诸报章,某种程度上,实际上是媒体陷入了“孕妇效应”的陷阱——我不相信,大部分扶助老人的人,都会被讹诈,也不会有任何一个机构,给出统计数据上的支撑,媒体曝光出来的事情再多,也只能看作一些孤立的个案。

  这涉及另一个问题。真实也是分层次的,有个别的真实,也有普遍的真实;有局部的真实,也有总体的真实;有这个侧面的真实,也有那个侧面的真实。媒体为警戒世象,为吸引关注,过多曝光被讹诈的个例,大量的扶助老人后听到一声感谢的事情却被忽略——在我们媒体人看来,这没有新闻价值嘛。

  即使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媒体对于真实性的考量和处置也大有商榷之处。诚然,有许多扶助者被讹诈是真实的,但媒体是不是每次一报道,就必然要链接所有的相关报道,显得这种事情是普遍的现象。而像那位被撞倒后,向撞人者说“你走吧,我有医保(其实没有)”的老人难道不是真实的?扶助者被讹诈后的悔恨、恼怒和无奈,这些情绪也是真实的,但媒体是不是每次都要着力表现这些情绪,而忽视对他们的法律和道义援助呢?事实上,在这样的讹诈事件里,扶助者并不属于弱势,讹诈者才要承担所有的举证责任,扶助者大可以一走了之,等待法律的裁决。那些倾向于扶助者的法律、舆论难道是虚假的?

  说一千,道一万,媒体的责任是多方面的,真实地讲述新闻故事,满足读者的知情权仅仅是其中之一,作为媒体人,不能把注意力放在渲染个例上,为博人眼球,专做骇人听闻、有悖社会主流道德的报道,即使那是真实的,也更加等而下之了。(李玉)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