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州日报:别让科技经费成为一笔糊涂账

2014年01月17日 09:50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在广东省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感叹申请科研资金“太累太辛苦”,还有提案直指当前科技资金使用和科研项目评审存在漏洞。对此,广东省常务副省长徐少华表示,各级都没管好科技资金,专项资金拨付甚至变成了个人、个别岗位以权谋私寻租的不法渠道。他透露,目前已经停发了7个月的科技资金拨款。

  在“科教兴国”的大背景下,近年来政府对于科研活动的支持砸下了真金白银。去年10月,财政部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全国财政科技支出从2006年的1688.5亿元提高到2012年的约5600.1亿元,年均增长高达22.73%。不仅总量不小,年均增长率相当于全国GDP增长率的两倍,可见科研经费的投入真正走在了各项支出的前列。但钱花出去了,不仅企业申请经费有困难、严重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率,贪污科技经费等腐败事件却持高发态势,俨然成了犯罪重灾区。

  正如不少大学老师已习惯于被称为“老板”,今天的科技领域已难言仍是一片净土,这其中固然有个人主观上的原因,但客观上企业申请机制、资金分配以及项目评审机制的落后,也给科技腐败留下了空间。现有的机制已显得粗放,仿佛用“关大象的笼子来关苍蝇”。比如在企业申报环节,科研项目管理既有中央和地方的纵向划分,又有不同领域的横向划分,还存在项目执行不同阶段的流程划分,多头管理造成混乱。其次,相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支出,科研专业性更强,若不是行内人来监督恐怕是力有不逮。而一旦经费完成拨付,怎么使用多是由课题负责人“一支笔”指挥,既是学术上的权威,又是财物上的管家,花起钱来恐怕比党政机关“一把手”还要“轻松惬意”。在这样的现实下,科技经费频出贪污挪用丑闻,并不难以理解。

  要破解科技经费领域的种种乱象,首当其冲的是大力打击学术腐败。其次是关注体制机制上如何补全短板,应尽快出台科研领域的系统法律法规,否则各个管理主体自行其是,既造成管理尺度不一,也容易留下管理盲点。

  再次,加强监督,打破利益固化的圈子,加强公开,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企业项目申报、考评不能全凭一支笔,而是应当成立理事会等机构,实施轮值制。让人唏嘘的是,监督的“第三方”尚未长成,专业跑项目、要经费的“第三方”却已大行其道。徐少华就举例称,企业自己申报科技专项拿不到,“找个第三方给回扣,第三方就拿着这个钱给政府部门”。这个“第三方”不仅并非保持独立、以学术为评判标准的第三方,反而是与行政力量保持密切关系,甚至有钱权交易嫌疑的“第三方”,同一个称呼,特点却南辕北辙。经费给不给不是看科研水准,而是找关系、拿回扣。

  这提醒我们,在对科技经费管理建章立制的过程中,也应该如大学改革一样秉承去行政化的思路,并非是要完全拒绝来自行政的管理和监督,而是要划清界限,避免互相干扰,让科研的归科研,行政的归行政。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