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江余杭青少年消费调查:六成学生能理性消费

2014年01月17日 09:52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作为余杭区消保委联合余杭区教育局开展的青少年文化考察活动重要一环的余杭青少年消费文化考察调查统计分析报告日前出炉,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500份,回收问卷2300份,有效问卷2100份,有效率84%。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学生零花钱来源、日常消费支出、购买习惯、手机使用情况以及如何应对消费纠纷等方面。

  该报告对余杭区青少年(主要是初中生)的支出来源及数额、生活费和压岁钱使用情况、日常消费项目具体支出、日常购物习惯、理财习惯、手机使用情况、消费维权意识等七方面进行了具体调查和分析。

  孩子们的钱包有多鼓

  马上要过年了,长辈给晚辈包红包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所以春节是孩子们欢天喜地的时候,他们的口袋又要鼓起来了。

  可不要小看了孩子们的消费力,从90后开始,孩子就被打上了个性的标签,到了00后,孩子们更是什么都懂,手机iPad不离手。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的零花钱主要来源于父母每月给的生活费和压岁钱。

  据本次调查显示,我区青少年而在压岁钱方面,收到1000元以下红包的的占53%,1000至5000元之间的为41%,极少数也有超过5000元。

  在月生活费方面, 大多数孩子自己用钱在400元左右,占到了81%,而400 - 800元之间的占19%。

  孩子们的账单上都有些什么

  不同的年龄段对物质有不同的喜好和需求,而相比于成年人,学生的购物抵抗能力相对薄弱,购买力也不容小觑,往往成为商家竞相吸引的的对象。

  那么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更喜欢什么呢?统计显示,学生们每月最大的三项支出分别是,伙食32%,零食购物25%,交通14%。此外,手机话费和服饰消费持平各占10%,游戏、化妆品、娱乐餐饮也在这张账单上占有一席之地。不难看出,在传统消费项目的背后,当下孩子们的消费观正在悄然改变。一方面,上学带智能手机已成普遍现象,发达的通信网络深刻影响着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同学间出门游玩、相互宴请的花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孩子们的消费习惯有哪些

  俗话说不赚钱不知柴米油盐贵,学生在消费方面会不会不理性呢?从调查中看出,大多数学生表现出了自主、理性的消费习惯。

  在购买商品的理由中,62%的学生选择价格实惠,而选择折扣和名牌的分别只占10%、7%。在对待名牌的态度上, 73%的学生认为喜欢最重要,更注重彰显自己的独特性格和品位,仅有1%的学生非名牌不买。在购物时,65%的学生表示会货比三家,25%的学生愿意听取父母建议,10%的学生单凭个人喜好来决定。

  孩子们的维权意识有多强

  调查中,出乎笔者意料的是,孩子们作为易接受新鲜事物群体,他们能够熟知一些“三包”规定,了解维权途径,具备一定的维权意识,整体体现出良好的消费知识素养。

  据统计有61%的学生在对待问题商品上选择据理力争,14%有向有关部门投诉的意向。在熟知商品三包的退货政策方面,多数学生能准确答出三包的退换货期限。在发生消费纠纷,需要寻求帮助时,有高达98%的学生会联系工商消协部门。72%的学生了解关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当然也有27%的学生对此并不关心。可以说,孩子们的消费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

  最后笔者从余杭区消保委处了解到,本次问卷调查旨在全面系统的掌握当下青少年消费的习惯和行为,以便在新消费形势下全面推进青少年学生的消费教育工作。下一步余杭区消保委将借助组建国民教育中心契机,打造青少年消费专题课堂,提升余杭区青少年消费教育专业化水平,做到消费教育从娃娃抓起,营造全社会理性健康和谐的消费氛围。(吴振瑜)

【编辑:柳龙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