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京日报:治霾没有旁观者

2014年01月17日 10:58 来源: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1月16日,我国中东部再遭大范围雾霾天气,北京PM2.5浓度一度蹿至“爆表”。“十面霾伏”的天安门广场上,一幕场景令人印象深刻,巨型LED显示屏上,播放着蓝天白云的景色,同时打出了一行宣传标语:“改善空气质量,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

  在普通人生活中,和雾霾的“遭遇战”正变得日渐寻常。每天查询PM2.5指数像查看天气预报一样,成了很多人的习惯。有所不同的是,对于天气变化,我们可以增减衣物,调整行程,自我防范,而当雾霾遍地之时,却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独善其身。记忆犹新的是,去年12月,席卷华东地区的大范围雾霾天气引发南京全城预警,一时间民间抗霾各有高招,抗PM2.5的“猪嘴口罩”、空气净化器热销。但一场雾霾也让我们意识到,靠这些“装备”,换不来想要的清新呼吸。

  治霾刻不容缓,已成全社会共识,从“霾”字入选2013年度汉字就可以看出。1月14日,省政府出台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一号文件”,剑指雾霾等空气污染。与此同时,在提交南京市人代会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治理灰霾也被列为今年改善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报告屡次提及在改善环境方面,市政府“要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力气、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所提出的“五个最严”要求、综合治霾的“处方”以及“压缩城建项目保民生”的决心,都体现了改善空气环境的更高自觉和对民意期盼的诚挚回应。

  很多事情就怕上下想法不合拍,认识不统一,“你说你的,我干我的”。毫无疑问,治霾控尘,政府部门责无旁贷,加大节能减排、削减煤炭消耗、控制工地扬尘……这些举措要一件件落实,都要靠基层政府部门、相关执法单位严于监管、严肃问责。对这些部门而言,治霾不能成为被动应付“上面的事”,只有真正把老百姓清新呼吸的权益至于头顶上,环保优先、民生为重才会成为自觉行动。企业、工地是产生灰霾扬尘的一大重要来源,遏制霾污染,很重要的一点是靠这些单位遵章守纪,自我约束。对此,除了严查重管之外,常态化的制度约束更为重要,要通过建立黑名单等机制,把控尘减排情况和其市场准入资质、融资信用记录等挂钩,让自律者得益,对违规者必罚,如此,治霾控尘才能成为各人“自己的事”。

  应当看到,彻底根治雾霾需要过程,百姓的愿望与治理效果之间必然存在“时间差”。对于雾霾,有人埋怨可以理解,冷眼旁观却不应当,要知道,空气污染的背后,是长期以来人们不健康、不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我们都可能不自觉地身在其中。从这个角度说,治霾共识更应当是共同的行动,在期盼政府部门积极作为同时,每个社区、每个单位、每个人都应当是环境保护、治理雾霾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少开一天车、多护一片绿、长时间停车等待时关掉发动机……这些都是可以做到的举手之劳,就拿眼前最近的来说,马上要过年了,烟花爆竹你还会可劲儿放么?

【编辑:杜雯雯】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