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宁波民间借贷服务中心三个月成交额破1282万元

2014年01月22日 10:10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标会,又称抬会,在宁海由来已久。至2008年左右“日日会”兴起,宁海的这种民间地下融资方式开始变异。最疯狂的时候大约是2009年前后。那段时间,月息最高时能放到1毛(相当于年息120%),以致后来一大批“会头”跑了,很多“会脚”血本无归。

  2010年,宁海县掀起打击非法民间借贷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日日会”涉及金额约4.5亿元。2012年,宁波市确定宁海县为民间借贷登记中心试点;去年10月16日,宁海县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正式成立。

  “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平台,为借贷双方牵线搭桥,引导民间借贷进入正常渠道。”宁海县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总经理冯在中说。

  5万元的贷款两天就办好了

  月息1.5%

  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顾名思义,在这里可以为宁海民间借贷供需双方进行信息登记和发布等。简单来说,相当于金融中介,为有能力放款和想借钱的人提供服务。

  以往宁海的民间借贷,多是熟人之间的金钱来往。对于宁海民间借贷市场来说,这个成立仅3个月的宁海县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是件新鲜事。

  接受度如何?冯在中介绍,截至本月15日,来登记投资的,共有116人、总金额5981万元;要求借款的,共有128人,总金额3960万元。目前已撮合成交53户,金额1282万元,户均23万元,平均月息为1.5%。

  记者在现场正好遇到了来签借款合同的林先生。林先生是做模具加工的,厂里急需5万元现金周转。没想到,仅用两天时间,就办好了5万元的借款。“签好合同钱就能到账了,月息1.5%,借半年,效率挺高的。”林先生说。

  入驻中心的一中介公司负责人说,最快的当天早上登记,下午就能拿钱。“一般来说,有抵押的借款人,比较容易借钱。”

  记者了解到,中心已经办出的53笔业务中,约九成是有抵押物的。

  中心为借贷双方牵线搭桥

  拉低民间融资成本

  借贷双方预先登记,由中介牵线搭桥,这种民间借贷方式,改变了宁海以往熟人间以“标会”为主的民间融资形式。

  “标会”在宁海由来已久,“标会”的发起人被成为“会头”,普通会员为“会脚”。刚开始的“标会”都是“月会”,人数不多,每个会员的会钱仅在数百至几千元间。后来,“标会”的时间从“半月会”发展到“十日会”、“日日会”。参加的人,能获得惊人的高息。

  宁海县金融办主任裘德亮说,宁海超过九成企业为小微企业,还有近3万家个体户,而银行信贷资金“僧多粥少”,很大部门小微企业要向民间融资。这就促使民间借贷市场不断升温,出现地下标会、高利贷等违法现象。“中心的成立,能促使民间借贷浮出水面,促进民间融资的阳光化、规范化,引导民间融资进入正常渠道。这样既能发挥民间资金对实体经济的‘造血”功能,也能杜绝和减少负面影响。”

  “目前,温州类似的民间借贷服务登记中心,投用近两年,已经将市场上的民间借贷利率,从最初的1.8%至2%,降到了1.2%至1.3%。”冯在中说,宁海也希望通过这一平台,拉低本地的民间借贷利率。

  资金流向系统备案

  杜绝一人多借情形

  截止目前,中心已经撮合成功的53笔业务中,平均月息为1.5%,而宁海市场上的民间借贷月息普遍在2%至3%之间,利差在0.5至1个百分点间。

  民间借贷服务登记中心有什么优势?

  冯在中说,与民间借贷相比,通过中心借出的钱,跳出了熟人与熟人之间的局限性。对于“放贷”方来说,相对规范、透明的操作以及备案体系,可以杜绝一人多借的情形。以前的民间借贷,是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私下协议,一旦借款方没有能力还款,出借方会非常被动,而且由于征信系统的缺失,借款方往往会继续在外面借款。“在备案系统中,只要输入借款人的姓名,就能搜索到他所有的借款记录,降低了借款风险。”

  另外,具体到每笔钱该不该借,中介公司也会有专人负责把控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如果出现还不上款的,中介也会协助催讨、起诉。(本报记者 周文丹)  

【编辑:柳龙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