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方日报:勿怪公众对“三公”经费预算态度苛刻

2014年01月24日 14:08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截至1月23日,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召开“两会”并在会上公布新一年“三公”经费预算。经统计,各省与往年相比数字上均有一定降幅。尽管如此,与公众的期望相比,大部分地区“三公”预算下降幅度并不大。

  原因在于,“三公”经费每年压缩5%本来就是中央的明文规定,所以那些预算下降5%的,本就是应有之义。而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八项规定,狠刹四风,从中央部委到地方,都有相当严苛的“三公”消费规定,可以说吃、住、行、游无一例外不受限制,甚至细化到连额外洗漱用品都明文禁止。按照关注公共财政和“三公”消费的学者估算,若严格按中央规定执行,各地2014年的“三公”经费预算会有大幅下降。然而,对比这些公布了的预算,落差不言自明。

  我们首先要看到各地的进步,毕竟有一部分省市的预算降幅较高,浙江甚至达到30%,但仍然有必要提出更高要求,因为“三公”经费预算来自财政拨款,这是所有纳税人的钱。况且,为什么浙江可以降低30%,而大部分省市做不到?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各地奢侈浪费之风有所收敛,但仍然有大量的例子证明一些地方“三公”经费使用存在各种问题,如抚顺市财政局采购七部iPod4当做U盘,黑龙江省公安厅采购价值超过4万元的笔记本电脑,苏州市交警部门采购iPhone4用作监控设备,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法院采购5万元的豪华电动按摩椅……这些新闻充分说明,公众的严苛和怀疑不是没理由的。

  “三公”经费当然也不是越低越好,必要的公务接待是需要的,但必须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标准,同时必须接受监督。公众之所以认为各地方“三公”经费降幅过低或许有臆测的成分,但这种臆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各地“三公”预算大多不够精细。各地公开的预算,多数内容都过于粗线条,大多只有总数和大项的内容,具体到细节上,如哪个部门哪些事项具体预算多少等公众最希望看到的内容都没有。值得注意的是,从各地去年“三公”经费的决算来看,普遍都有结余,一方面,这个结余是否会返还财政没有说明,另一方面,既然有结余,就说明预算的制订有节约空间。当完全的公开透明还遥遥无期,当“三公”预算的制订本身不够紧凑,也就勿怪公众揣度“三公”经费预算总体偏高并苛刻要求了。

  财政的总盘子是有限的,“三公”经费花多了,用在民生、基础设施等“刀刃”上的钱就少了。政府对公众的监督和苛刻应当有足够的宽容和理解,同时,各地政府应当切实落实八项规定,在实际工作中从严使用“三公”经费。我们当然不期望一夜之间就让“三公”经费大幅下降,但“三公”经费应当越来越合理,越来越公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朝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的“现代治理方式”更进一步。(星 杓)

【编辑:吴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