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拒绝烟花马上没年味? 网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014年01月24日 15:17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今天,又是雾霾的一天。@北京环境监测前晚发布空气重度污染应急蓝色预警,全市PM2.5处于高浓度水平,各区域空气质量普遍达到五级重度污染。而随着春节的临近,北京烟花爆竹即将于明日开卖。与以往不同,受雾霾天气和市民环保意识增强的影响,今年环保型烟花爆竹、电子烟火等“绿色烟火”比传统烟花更受供货商青睐。尽管如此,一场近三百万网友发起的“拒绝烟花爆竹”的话题讨论在网络上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在新浪微博“拒绝烟花爆竹”的话题讨论中,发起人这样写道:“烟花爆竹燃烧会释放大量有害物质,形成城市烟雾。去年除夕,北京PM2.5浓度一度破千。同时,放鞭炮噪音大会造成人听力受损,去年春节仅北京就产生5000多吨爆竹垃圾。倡议今年春节不放或少放烟花爆竹。”

  面对日益恶化的空气质量,多数网友坚信烟花爆竹燃放必定使空气质量雪上加霜,应该从自身做起,不放烟花爆竹。然而,不少网友认为,燃放烟花爆竹最能体现年味,若禁放,年味只会越来越淡,和过周末没有什么不同。面对眼前的矛盾,不少网友希望在燃放烟花、庆祝春节、保护环境这三者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有网友希望尽快普及环保烟花爆竹,这样既能保留“爆竹声中一岁除”的传统,又能兼顾“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理念。(综合千龙网 央视新闻)

  有话要说

  放鞭炮文化理应传承

  @笑脸包公:燃放烟花爆竹有中国人的年味、中国人的情结,更有文化的传承,我们可以提醒注意安全,但没理由放弃!

  @文艺大龄男:污染源那么多,为什么非得拿传统文化开刀?除夕不放假也就忍了,过年再不放鞭炮,这年过的还有点味儿没?

  @苏州手机用户:怎么不拒绝开车?烟花只有特殊节日才放,雾霾又不是特殊节日才有?

  @留在水星吧:文化需要传承,不能到我们这一代就断线了。再说,禁止烟花能起到多大作用?我就不信停放烟花从此北京的空气就一尘不染了。

  燃放烟花是年俗陋习

  @Tiffany就是我:必须拒绝,我家已经多年未放烟花了,虽说是图个喜庆,但再璀璨的烟花也只是稍纵即逝,还浪费钱,所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ChaulienKong:这个赞一个。你们难道希望放着短暂的一会儿烟花,获得暂时的乐趣而失去将来更为长久的拥有新鲜空气的生活么?

  @宝贝豆子51888:快春节了,祈祷我们的空气能好一点,别再雪上加霜!不想听到心惊肉跳的爆炸声!也不想看到炸黑的地面和满地的红垃圾!希望除夕看冯导春晚,能安静一点!平安是福!

  @服帖阁:官家已不用鲜花红地毯铺张,民间也该省点烟花爆竹钱,还能得到环境的卫生和安全,何乐而不为?

  烟花爆竹是替罪羊

  @海耶斯wung:烟花表示躺枪,雾霾跟我关系没那么好,求安慰。

  @ROSE花瓣被绑架:烟花居然能充当“临时工”的角色,当了回PM2.5的替罪羊。

  @趙_尒嫚:雾霾不是因为鞭炮引起的,不从根本上解决空气污染,却要剥夺孩子们的快乐和我们对于春节的怀念,本末倒置!

  @我先生姓马也姓丁:污染或者危险要从应该重视的地方做起,比如说化工污染,比如说安检质量,比如说自身素质,而不是一个民族流传那么久的文化习俗。

  放“绿色烟花”过环保年

  @袁姗姗amber:我们家肯定会少放,我妈专门买了那种像灯笼似的鞭炮灯,还能亮,还能响。每年少放一点,雾霾少一点。

  @MoMo_said:提倡人们以摆放鲜花或者绿植等更环保的方式庆祝新年。

  @周五下午欢呼雀跃的小阿紫:为什么不能像香港那样,在维港放烟花让市民观看。政府出钱,每个区的广场、空地定点定时燃放烟花,禁止个人燃放烟花,既有年味又可以减少燃放总量。

  @棟倲E蔟:我觉得烟花和春节是分不开的,但是能不能研究一下无污染的烟花啊,真心不想拒绝放烟花啊。

  @月静星雅:现在的孩子们几乎都没过去那些乐趣了,全是电子产品。我觉得应该加大力度改进而不是禁止或者拒绝。(实习生 饶文佳综合)

【编辑:王硕】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